頸椎病是一種比較常見的疾病,以前患病人群可能主要集中在中老年人群當中,但是其實現(xiàn)在也有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患頸椎病了,主要是因為長期伏案工作導致的,頸椎病一般用外部療法效果會更好,比如拔罐。那么,一般頸椎病拔罐的效果怎么樣呢?
拔罐可以起到行氣、活血、止痛、消腫等療效,有利于緩解頸椎病的癥狀,但是頸部拔罐有風險,需要在專業(yè)的醫(yī)生下操作。
并不是所有的頸椎病患者都可以拔罐,年老體弱、消瘦及皮膚肌肉失去彈力、心功能不全、高熱昏迷、抽搐、嚴重水腫、惡性腫瘤、出血性疾病、局部皮膚病或損傷、孕婦下腹以及大血管或骨骼突起等地方都不適合拔罐,所以拔罐前一定要咨詢醫(yī)生意見,常見治療頸椎病的拔罐方法有以下幾種:
取穴:大椎,肩外俞,風門。
操作方法:每次選用1—2穴,皮膚常規(guī)消毒后,對準穴位,用三棱針迅速地刺入約半分至1分,隨即迅速退出,以出血為度。然后拔耀,留罐10—15分鐘。去罐后頭部作旋轉(zhuǎn)運動。每3—15天1次,一般治療3次。
注意:使用本療法最好不要超過10次。
取穴:頸部華佗夾脊穴;風池、肩井、肩貞、合谷、外關(guān)、內(nèi)關(guān)、列缺、少海等穴位。
操作方法:局部皮膚常規(guī)消毒,取—個頸部夾脊穴針刺,然后扣針拔火罐,待局部皮膚紅紫將罐取下。3~5天一次,兩個月為1療程。
注意:華倫夾脊穴部位險要,醫(yī)者操作時務必小心,針尖向脊背,緩緩推進,有感即止。
取穴:下風池(風池下五分),大抒,風門,天京,肩井,肩髃,曲池等穴、
操作方法:醫(yī)者開好治療頸椎病的外用中藥后,將加工成不同口徑的的竹管放在煮沸的中藥水鍋內(nèi),2—3分鐘后取出,并把管內(nèi)藥水甩凈,迅速地放在患者穴位上,可牢固吸住皮膚。
7—8分鐘取下,局部皮膚出現(xiàn)瘀血或充血。3~5天一次,10次為1療程。
頸椎病患者拔罐一定要去正規(guī)的醫(yī)院里去操作,平時要預防頸部過勞與受寒,需要長時間固定某一姿勢工作者,工作一段時間后,要起身活動頸項,睡覺時注意枕頭高度,不要枕高枕。
1、拔罐后要按摩
起罐后在患者身上,如果發(fā)現(xiàn)紫色凸起的罐斑,可以對其進行簡單的按摩,促進拔罐部位的療效,緩解罐斑引起的不適。
2、拔罐后要喝水
患者拔罐后可保持原來的姿勢休息15分鐘左右,起身后喝一杯溫開水或者姜糖水。
3、拔罐后防感染
拔罐后如果皮膚出現(xiàn)小的破潰可以不用處理,只需保持皮膚清潔與干燥;但是如果出現(xiàn)較大的創(chuàng)口或者水泡,應該將水泡挑破,然后在創(chuàng)口涂龍膽紫藥水消毒后,用消毒紗布進行包扎,防止感染。
4、拔罐后不抓撓
有部分人拔罐后會感到局部極度瘙癢難耐,并呈現(xiàn)潮紅色,這時要注意不要亂抓,經(jīng)過幾個小時或者幾天后就會瘙癢的感覺會自動消失。
5、拔罐后避風寒
拔罐后皮膚上留下的罐斑實際上是許多微小的創(chuàng)口,這些創(chuàng)口依賴自身的免疫力才能愈合,所以應該避免受涼、受風。
6、拔罐后注意觀察病情
經(jīng)拔罐后病情沒有得到緩解甚至感到病情加重的患者應該及時就醫(yī),對病情進行進一步確診。
金剛坐是瑜伽中常見的坐姿之一 ,它有一個非常特別的功效——促進腸胃蠕動,增強消化能力 。那么瑜伽金剛坐還有哪些好處?瑜伽金剛坐有什么作用?下面就和大眾健康網(wǎng)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