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腸胃不太好的人在檢查的時候會發(fā)現自己有腸胃炎,腸胃炎是很常見的消化系統(tǒng)疾病,腸胃炎患者一旦吃了刺激性比較大的室外就容易復發(fā),現在已經進入炎熱的夏季了,夏季很多人容易出現腹瀉的情況,那怎么預防腸胃炎?預防腸胃炎的方法有哪些?
在高溫的環(huán)境下從事戶外活動時,稍不注意就有可能引起熱傷害,熱傷害大致可分成熱衰竭、熱中暑及熱痙攣。絕大多數病患都是因為高溫的環(huán)境所造成水分及鹽分大量流失的熱衰竭癥狀,少部分會合并熱痙攣。
當體溫高于40度、脫水、肌肉痙攣、情緒不穩(wěn)等癥狀,即可能是熱傷害,這時應盡速離開高溫的環(huán)境,并立即就醫(yī)。為防范氣溫飆高導致不潔食物引起腸胃炎的發(fā)生。應該要做好以下七件事:
應維持良好衛(wèi)生習慣,飯前便后、調理或接觸食物前后都應使用徹底洗手。
生熟食刀具、砧板應分開,以避免交叉污染。
傷口容易感染到金黃色葡萄球菌,污染了食物造成食物中毒。
在食物的選購上需注意是否在保存期限內?是否有妥善的儲藏?肉品是否合有CAS優(yōu)良肉品認證?海鮮是否新鮮且保存是否適當?食物應煮熟避免生食,食材購買后應盡速放入冰箱中冷凍或冷藏。
冷藏室上層的溫度應保持在攝氏5~8度以下,冷凍庫的溫度應在攝氏零下18度以下。冰箱的開啟不宜過度頻繁,會使冰箱無法保持低溫。要定期清潔冰箱內部避免冰箱中細菌的繁殖。
若買量較多的食材,應按照一次食用的份量將食品分小包裝好放置冰箱,使用時一次取出一包,可避免反復退冰所造成的安全風險。
若未食用完畢,也應避免在室溫下貯存過久,應盡速放入冰箱,并盡早食用完畢。
1、按摩內關穴
取蔥白、生姜各30克搗爛.加水300毫升,煮沸30分鐘。趁熱用食指蘸取藥液在拇指及小指根部的掌面向外擦12次,再問內關穴(位于前臂掌側,從近手腕之橫紋的中央,往上約三指寬的中央)、手臂上方推擦各12次,每日1—2次,連用2—3日。按摩內關穴可有效緩解胃腸炎。
2、藿香滾雞蛋
雞蛋1個,藿香15克。將藿香加水與雞蛋共煮,雞蛋不可煮破,待蛋煮熟后,取出稍晾涼,然后用雞蛋在患者臍部周圍畫圈滾動,蛋涼再煮,煮熱再滾,如此反復滾動10—15分鐘。每日2次,藿香具有清熱健脾、除濕止瀉的功效,適用于小兒急性胃腸炎感寒、腹痛、腹瀉。
3、敷貼法
取薏苡仁、白術、香附、當歸、茯苓各30克,青皮、橘皮、白芍各15克,共同研成細末,然后放入鍋內炒熱,裝入布袋中,敷貼在小腹部。為了敷貼牢固,還可以用繃帶或膠布固定。本法可有效緩解胃腸炎。
4、熱熨法
取補骨脂、吳茱萸各15克,干姜45克,肉桂20克,共同研成細末,加入適量的大蔥,搗爛如泥,裝入布袋,放在臍部及關元、氣海穴部位,外用熱水袋反復熱敷30分鐘。本法能夠緩解胃腸炎。
5、大蒜止瀉法
大蒜1—2瓣。將蒜剝皮洗凈,用刀削去蒜瓣的頭尾和蒜的膜皮。腹瀉時,排使后先溫水坐浴,再將削好的蒜送入直腸里,越深越好。一般情況下,放入蒜后瀉肚即止。五六小時后排使即成形。每次放1—2瓣,連放兩三天,大使可正常。
6、蒜泥敷臍
用紫皮蒜3—4瓣。將蒜搗爛成蒜泥,涂在肚臍眼上,外面貼上紗布再用膠布固定好,1—2天見效。適用于痢疾、胃腸炎等。
金剛坐是瑜伽中常見的坐姿之一 ,它有一個非常特別的功效——促進腸胃蠕動,增強消化能力 。那么瑜伽金剛坐還有哪些好處?瑜伽金剛坐有什么作用?下面就和大眾健康網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