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健康網(wǎng),分享健康養(yǎng)生科普知識及生活小常識

首頁 > 人群 > 母嬰 > 孕前準備需要做什么?備孕時需要注意些什么[圖]

孕前準備需要做什么?備孕時需要注意些什么[圖]

大眾健康網(wǎng) 2019-11-25 19:34 備孕孕期遺傳

正所謂,三軍未動,糧草先行,我們做每一件事的時候,都需要做好前期的準備工作,后面的事情進展才會順利,就算出現(xiàn)問題,也不會太過慌亂,懷孕也是如此,我們在要孩子之前,要做好充分的孕前準備,那么,孕前準備需要做什么?備孕時需要注意些什么。

孕前準備需要做什么?備孕時需要注意些什么(1)

1、備孕期的注意事項

孕前雙方需了解一下信息:

1、準爸爸媽媽們別忘了去拜訪醫(yī)生,做一些必要的孕前檢查。

2、除精神病、遺傳病等疾病,重點了解你們的家族中是否有人患過遺傳或染色體變異方面的疾病,如唐氏綜合征、智力缺陷、先天性出生缺陷等。

3、男方若覺得自己的睪丸發(fā)育可能有問題,一定要先問一下父母親,自己小時候是否患過腮腺炎、是否有過隱睪、睪丸外傷和手術、睪丸疼痛腫脹、鞘膜積液、斜疝、尿道流膿等情況,將這些信息提供給醫(yī)生,并仔細咨詢。

4、女方若有月經或者其他問題,在咨詢醫(yī)生之前,也要先了解一下母親和姐妹的月經情況。

5、戒煙禁酒,健康飲食,規(guī)律作息。不同的食物中所含的營養(yǎng)成分不同,含量也不等,不要偏食,養(yǎng)成好的膳食習慣。

6、如果你的體重超常(偏瘦或偏胖),那么同樣會使懷孕的機會大大降低。所以,體重問題也需要從這階段開始有計劃地進行調整。

7、若能結合戶外運動,即便是每天慢跑和散步也有利于改善體質。運動可以不要求強度,但要注重堅持。

8、在準備受孕期間,生活、工作中要避免接觸化學物質、超強電磁波等。

9、家有寵物者,要帶它去醫(yī)院也做個體檢,并檢測一下弓形蟲病抗體,如呈陽性,你依舊可以把它留在家里。只是需要注意,從此以后你將每月至少帶寵物去醫(yī)院檢查一次,確保安全。

受孕不是簡單易行的事情,長期不見效果會讓人們變得焦躁不安。而做好孕前準備可以令其后的懷孕變得更加順利,也可以令未來會降臨在世界上的孩子更加健康。所以,不要一味地擔憂,而是要積極、愉悅地等待著受孕成功的消息,這才是應該去做的事情。

2、備孕期間同房頻率

首先我們知道,“受孕時間窗”是指排卵日及其之前的5天(包括排卵日在內共計6天),其中尤以排卵日前4天至排卵日前1天為最佳受孕窗口。在此期間,楊醫(yī)生推薦各位有備孕需求的夫婦多多嘗試。那么問題來了,這4-6天里應當保持怎樣的性生活頻率才能保證較高的懷孕概率呢?

這個問題的答案是:因人而異。此處應將“人”分為兩類:其一是精液質量正常的人(包括經過治療已恢復正常的人),另一類則是精液質量低于正常標準的人(包括正在接受治療但尚未達標的患者)。為了實現(xiàn)懷孕概率最大化,這兩類人應當采取的性生活頻率是不同的。

一、精液質量低于正常標準的人

首先糾正一個常見誤區(qū),許多人認為頻繁排精會導致精液質量降低,但其實不然。2013年美國生殖醫(yī)學學會援引以色列的一項大樣本觀察實驗,提出了令人稍感意外的結論:對于精液質量低于正常標準的人,保持每天排精反而能使精子濃度和活力處于最高水平,從而使懷孕概率最大化。尤其對于精子DNA碎片率(DFI)較高的患者來說,每天排精也可使DFI維持在最低水平,有利于懷孕后的早期胚胎發(fā)育。

具體到最佳受孕窗口中,建議此類人群從排卵日前4天至排卵日前1天每天進行性生活。

二、精液質量正常的人

研究表明,對于精液質量正常的人,每天排精雖然不會影響精子濃度和活力,但卻可能降低精子的頂體指數(shù),從而降低受精能力。而正常人精子頂體指數(shù)的最高值出現(xiàn)在禁欲第2天。所以,對于精液質量正常的人,推薦隔天進行性生活,從而使懷孕概率最大化。

具體到最佳受孕窗口中,建議此類人群從排卵日前4天至排卵日前1天隔天進行性生活,其中排卵日前2天最好有性生活。

需要注意的是,要求在最佳受孕窗口內進行較為頻繁的性生活可能會對一些男性朋友造成較大的心理壓力,在工作繁忙的時候更是如此。所以在備孕期間建議放松心情,調整身體狀態(tài),以積極的心態(tài)進行備孕,而不要把性生活當成懷孕的艱難任務去完成。上班的心情已經堪比上墳了,就不要把性生活也搞成了不開心的事。

最后送上TakehomeMessage:

1、對于精液質量低于正常標準的人,建議從排卵日前4天至排卵日前1天每天進行性生活;

2、對于精液質量正常的人,建議從排卵日前4天至排卵日前1天隔天進行性生活,其中排卵日前2天最好有性生活;

3、調整心態(tài),輕松積極地進行性生活。如有欲望或勃起方面的困難,可以找專業(yè)的醫(yī)生。

最新文章

  • 運動
  • 膳食
  • 醫(yī)學
  • 美容
  • 心理
  • 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