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人們雖然說越來越重視中醫(yī)信任中醫(yī)了,但是還是很少的了解它。平時知道的一點中醫(yī)知識也都是來源于醫(yī)生和網上看到的一些推薦。所以一些關于中醫(yī)的小知識也不太知道。那么中藥熱著喝還是涼著喝?喝中藥要不要求溫度?我們來看一看。
對于中醫(yī)來講,許多人的認識也只停留在個人的認識中,實際上,對于中藥來講,有勻有煎過后,會有一個溫度的選擇。
祖國醫(yī)學對服用中藥的溫度非常講究,中藥光服法就有十多種,具體到藥水溫度就有三種:溫服、熱服和涼服。
1、一般的中藥湯劑應該“溫服”,即藥湯煎煮后立即濾出,在常溫下晾至30℃~37℃時再喝;丸、散類的中成藥應該以溫開水送服,這也是溫服的一種。
2、發(fā)散風寒的中藥,應該“熱服”,并且可在服后吃些熱稀飯、熱水,以助藥力。而解毒、清熱的藥,尤其是夏天解暑的中藥,則“冷服”效果更好。
3、在我國南方,夏天經常服用的一些“涼茶”,實際上也屬于中藥的一種。顧名思義,很多涼茶都是晾涼了喝,清涼解暑效果才更好。
對于服中藥,中醫(yī)有句古語,叫做“陽病熱服,陰病涼服”。因此,涼服與熱服,應根據情況具體分析,治療熱病的藥可涼服,而治療寒證宜熱服。患者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掌握服藥的溫度。
一般,患有“陽病”的患者多表現出熱證,會表現為周身發(fā)熱、口渴、大便干燥、小便短黃、舌質紅、舌苔黃、脈搏快等:而“陰病”多表現為寒癥證,出現惡寒發(fā)熱、無汗、脘腹冷痛、肢冷神靡、舌淡、苔薄白等。
最后,在中藥方劑中,有個小竅門就是,一般情況下,叫做“湯”的多數熱服,而叫做“飲”的多數需要涼服。
為了保障中藥的療效使其更好的發(fā)揮其治療作用,服用中藥時是需要對一些食物忌口的。喝中藥期間的禁忌,一起來看看。
1、不能吃辛辣的食物
像是辣椒、韭菜、大蒜、酒、生姜等都是這一類的食物。
2、不宜吃腥類食物
我們都知道像是海里或是河里的食物,因為含有很多的異性蛋白,所以比較容易過敏,所以吃中藥的時候盡量不吃魚類、蟹類等食物的。
3、不適合吃發(fā)類食物
這種發(fā)類食物就是蘑菇、筍、南瓜、等等,因為這些食物都是動風生痰助火之品,對身體的疾病沒有幫助還有壞處呢。
4、不要吃生冷的食物
這些食物多數多事性味寒涼的,就是用來清熱解渴的,適合的是熱類病癥,但是這寫食物對于腸胃也是沒有好處的,想要吃的話最好是可以蒸煮一下再吃。
5、不能吃太油膩食物
油膩類的食物我們都知道是哪些,大家上這樣的食物似乎是很受歡迎的,但是這些食物對我們的腸胃脾都有不好的影響,對我們吃藥的功效也會減弱的。
6、不要喝刺激性的飲料
這些就是我們日常的飲品了,其中有很受歡迎的咖啡加上茶葉的,我們在吃中藥的時候盡量不要碰這些飲料了。
中藥一般服法是一付湯藥每天分兩次溫服,早、晚各服1次,或一天3次,分早、中、晚各服1次,但根據病情,有的一天只服一次,有的一天需服幾次,有的又可以煎湯來代替茶飲。具體服用方法介紹如下:
1、溫服:一般藥物均宜溫服,藥煎好后放一會兒,待其不冷不熱時服。如平和補益藥物。
2、熱服:凡傷風感冒的藥,宜趁熱服下,以達到發(fā)汗目的;祛寒通血脈的藥也如此,以利于祛寒活血。
3、冷服:在藥液冷卻后服。一般是指解毒藥、止吐藥、清熱藥,均應冷服。
4、頓服:是指藥性峻烈的小劑量湯藥,要一次服完。目的在于使藥物在不傷正氣的情況下,集中藥力,發(fā)揮其最大效應,如通便、化瘀血藥等。
5、頻服:凡咽喉病者、嘔吐病者,宜采用頻服的方法,緩緩服下,能使湯藥充分接觸患部,較快見效。
此外,使用峻烈藥與毒性藥時,宜從小量開始,逐漸加量,見效了就要立即停藥,千萬不要過量,以免發(fā)生中毒和損傷人體正氣。
總之,應根據病情、病位、病性和藥物的特點來決定不同的服用方法。
金剛坐是瑜伽中常見的坐姿之一 ,它有一個非常特別的功效——促進腸胃蠕動,增強消化能力 。那么瑜伽金剛坐還有哪些好處?瑜伽金剛坐有什么作用?下面就和大眾健康網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