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健康網(wǎng),分享健康養(yǎng)生科普知識及生活小常識

首頁 > 膳食 > 營養(yǎng)科普 > 夏季上火喝什么茶?夏季上火喝什么?[圖]

夏季上火喝什么茶?夏季上火喝什么?[圖]

大眾健康網(wǎng) 2019-12-02 17:40 夏天上火喝茶

在夏季的時候由于天氣炎熱,人們的身體也會出現(xiàn)一些不適的癥狀,上火就是在夏季比較常見的一種癥狀。在上火的時候會非常痛苦,不僅會導致臉上長痘,而且還會導致嘴上長泡、牙痛等癥狀,影響人們正常的生活與工作,于是很多人都想找一些能降火的茶飲,那夏季上火喝什么茶呢?

夏季上火喝什么茶?夏季上火喝什么?(1)

1、葛根茶解肌鎮(zhèn)痛

將新鮮的葛根洗干凈之后切成小塊,加五到六碗清水煎成一碗水服用,能起到解肌鎮(zhèn)痛,生精止渴,散熱去煩的功效。

宜忌:煎葛根茶要注意用明火久煎,一般等水煮沸后最好再煎一個小時以上,如果煎煮的時間不夠,功效則會降低。

2、決明子茶緩解眼疲勞

將決明子用小火炒至香氣溢出之后晾涼,再和綠茶一同用沸水沖泡飲用,能起到清平熱肝,潤腸通便,明目益睛,降脂降壓的作用,尤其適合電腦族人群飲用。

宜忌:決明子炒的時候注意不要炒糊,決明子茶晚上最好少喝,脾胃虛寒,氣血不足人群不宜服用此茶。

3、三花清涼茶

三花即是杭白菊,野菊花和金銀花,每天用沸水沖泡代茶飲用,除了清熱解毒之外,還能平肝明目,適合女性飲用。

宜忌:三花清涼茶偏涼性,脾虛畏寒人群不宜過多服用,以免胃部不適,在入睡和空腹時也不宜喝此茶。

4、薄荷茶清涼去火

將薄荷葉子曬干后就可以制作出薄荷茶了,夏天上火的時候沖泡一杯薄荷茶,喝起來特別涼爽,同時也起到去火氣作用,如果在薄荷茶中加入幾片檸檬,更具有美白功效。

宜忌:薄荷茶雖好,但是并非人人能服用,薄荷具有抗早孕和抗受精卵著床作用,準備懷孕或者已經(jīng)懷孕的女性不宜飲用薄荷茶,此外,薄荷還具有一定的刺激性,會減少乳汁分泌,哺乳期女性同樣不宜飲用;體虛多汗者也不要過多飲用此茶。

5、大麥茶預防貧血中暑

大麥茶中含有大量的維生素B和維生素E,可以緩解身體疲勞,鉀元素和鐵元素對于貧血中暑的預防非常有效,此外,大麥茶還能降低體溫,被認為是夏季最營養(yǎng)的飲品。將大麥用小火不停的翻炒三十分鐘直至大麥顏色呈灰褐色即可關(guān)火,加入清水待水開后轉(zhuǎn)小火煮8到10分鐘,便可飲用。

宜忌:胃不好的人不宜飲用大麥茶,以免引起胃部不適,嚴重的還會導致拉肚子,此外,孕婦也要慎喝大麥茶,因為大麥茶有可能引起孕婦回奶的情況;習慣性便秘,有肝病,腎病,心臟病人群都不能飲用大麥茶。

6、陳皮茶消暑健胃

將干橘子皮洗凈之后撕成小塊,沖入沸水,燜十分鐘左右去渣,加入少量白糖,常飲此茶,既能消暑健胃,又可止咳化痰。

宜忌:身體健康人群一周服用一次即可,但是如果身體中出現(xiàn)胃火,氣虛或者燥咳的人群最好不要過多服用,尤其是服藥期間更不易飲用;孕婦如果是氣虛體燥體質(zhì)或者有陰虛燥咳情況,一定要注意選擇合適的方法飲用陳皮茶。

7、五味子茶益氣養(yǎng)陰

將枸杞子,五味子,甘草洗凈后加水煮沸,十分鐘后加入薄荷,白糖攪勻飲用,夏天喝此茶對于治中暑內(nèi)熱,益氣養(yǎng)陰有很好的功效。

宜忌:咳嗽初期的患者,內(nèi)利濕熱,外部表邪,肝火旺人群,最好不要服用此茶,避免病情加重;了此外,感染風寒初期的病人最好不要服用此茶,以免風寒在身體中受到束縛無法驅(qū)散。

8、竹葉茶清熱解毒

竹葉本來就有很強的清熱解毒功效,竹葉性質(zhì)偏寒,用竹葉泡茶喝能排解身體燥熱和熱毒,夏天喝竹葉茶是個不錯的選擇。

宜忌:竹葉性寒,孕婦體質(zhì)特殊,不易飲用大量竹葉茶;竹葉利尿,腎虧尿頻患者服用竹葉茶不但不能控制病情,反而會加重疾病。

9、夏季預防上火方法

(1)飲食品種要以松軟稀酥、易于消化和吸收的食品為主,副食菜肴以蒸燉煮燒的品種為主,少食爆烤煎炸一類難消化的油膩之物。

(2)多攝入水分,以補充機體上火發(fā)熱時水分的喪失,并可促進新陳代謝,生津利尿,加速毒素的排泄和熱量的散發(fā)。

(3)不吃辛辣燥熱的食品,如辣椒、干姜、生蒜、胡椒、濃茶、煙草、烈酒、咖啡、大蔥等,以免生熱助火、灼傷津液、加重病情。

(4)實火者宜多食寒涼清熱食物,如綠豆、茄子、冬瓜、絲瓜、苦瓜等,忌諱助陽興熱的食物,如韭菜、羊肉、狗肉、雀肉、高梁、龍眼、櫻桃、杏子等。

(5)虛火者應(yīng)注意補充銀耳、百合、桑椹、蛤蜊肉、龜肉等補益滋陰食物,不宜多食生冷瓜果以及各種寒涼食物。

(6)要重視“辯證施食”,分析上火虛實,有針對地進行食療,選擇清熱敗火的食物。 如果不分實火還是虛火,一概而論,則往往得不到好的療效,有時甚至還會加重病情,“火上燒油”。這就是一些患者不注意辯證施食,盲目自診自療而效果不佳的原因所在。

 

最新文章

  • 運動
  • 膳食
  • 醫(yī)學
  • 美容
  • 心理
  • 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