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天氣寒冷,許多人在這個時候都非常容易患上感冒或者是出現(xiàn)能量消耗過快等情況,所以許多人冬天的時候都會格外注意給自己的身體進補,例如不少人就會食用一些非常營養(yǎng)健康的食物調養(yǎng)身體。那么冬季如何進補?冬季進補的食物有哪些?
冬季是匿藏精氣的時節(jié),此時由于氣候寒冷,人體對能量與營養(yǎng)的要求較高,而且人體的消化吸收功能相對較強,適當進補不但能提高機體的抗病能力,還可把滋補品中的有效成分儲存在體內,為明年開春乃至全年的健康打下基礎,俗話說“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便源于此。
中醫(yī)認為,冬令進補以立冬后至立春前這段期間最為適宜。
1.枸杞:養(yǎng)肝明目
冬季是補腎的好季節(jié),而枸杞是補腎佳品。枸杞性味甘平,歸肝、腎經(jīng),能補腎益精、養(yǎng)肝明目、補血安神、生津止渴,對腎臟和肝臟都是寶。在空氣干冷的冬季,眼睛易干澀、流淚,常吃枸杞還能緩解這些癥狀。
一般來說,健康成年人每天吃20克左右(約30顆)枸杞比較合適。枸杞最適合煮粥或煲湯,可將它和大棗、山藥等搭配。嫌麻煩的話,還有一種簡便吃法,即早晚嚼食,營養(yǎng)成分的吸收更充分,但嚼枸杞時要注意控制數(shù)量,最好減半(15顆左右),否則易滋補過度。枸杞補腎益精作用明顯,民間流傳有“君行千里,莫食枸杞”的諺語,欲望亢進的人不宜服用。需要注意的是,枸杞含糖量較高,糖尿病患者應控制用量。
2.大棗:補中益氣
大棗對身體好處不少,民間有“一日吃仨棗,一生不顯老”的說法。中醫(yī)認為,大棗性味甘溫,能補中益氣、養(yǎng)血安神,是冬季上佳的滋補品。它富含鐵元素,可促進血液循環(huán),病后體弱、貧血患者以及冬季手腳冰涼的女性都適合用大棗調理身體。建議把紅棗在鐵鍋里炒黑后泡水喝,可治療胃寒、胃痛。紅棗水里加入桂圓,可作為茶飲,有補血、補氣的功效。
值得注意的是,脾胃虛弱者生吃紅棗會分泌過多胃酸,導致胃痛,因此不妨做熟了再說,可取紅棗幾顆、黑木耳一把、冰糖適量,熬制黑木耳紅棗補血湯,或用紅棗、當歸、糙米熬粥。紅棗雖好,但棗皮纖維含量很高,不易被消化,一次吃太多容易胃脹,建議適量食用。
3.當歸:活血祛寒
天冷時食物能幫人體御寒,1800多年前的中醫(yī)經(jīng)典著作《金匱要略》中,就有一款特別適合寒冷季節(jié)食用的“當歸生姜羊肉湯“,主要成分之一當歸,被歷代醫(yī)家譽為“血中圣藥”。當歸性溫,入肝、心、脾經(jīng),有補血活血、調經(jīng)止痛、潤腸通便的作用。當歸并非只適合女性使用,凡是血虛、血瘀的病人,表現(xiàn)為血虛頭痛、頭暈心悸、面色萎黃、跌打損傷、皮膚感染、血虛腸燥便秘、虛寒腹痛等,都可一試。
這款湯中當歸有兩個搭檔,生姜能溫中散寒,發(fā)汗解表;羊肉則性質溫熱,溫中補虛,是老少皆宜的食物。三者配合起來,可溫中補血、祛寒止痛。體質虛寒、容易長凍瘡的人可在冬天將此湯作為藥膳日常食用。當歸雖適用范圍廣,但對火大的人、濕氣所致胃脹、腹脹以及長期腹瀉者并不適合。身體壯實的人,若僅為保健,也不要隨意食用當歸,否則容易上火,防病不成反致病。
4.白蘿卜:去火化痰
俗話說:“冬吃蘿卜夏吃姜”、“十一月蘿卜賽人參”。白蘿卜是冬季的時令蔬菜,也是養(yǎng)生的好食材。中醫(yī)把肺看做“嬌臟”,是外邪首先侵襲的地方,立冬后需特別呵護。白蘿卜性涼,味甘辛,歸肺、胃經(jīng),對肺胃有熱、痰多、氣脹食滯、消化不良、大小便不暢的人尤其適用。在食用上,它有兩個最佳搭檔:如想發(fā)揮止咳效果,就將白蘿卜和冰糖搭配,共同達到除痰潤肺、和中止咳的作用;如想抑制咽喉發(fā)干、疼痛的癥狀,可把白蘿卜與青果煎煮后當茶飲,能很好地緩解肺胃熱盛引起的咽喉腫痛。
需要提醒的是,白蘿卜性涼,脾胃虛寒、慢性胃炎、胃潰瘍、大便偏稀者不宜大量食用。另外,蘿卜不宜和“補藥”同食,因其有下氣、消滯作用,行氣太過容易破氣,會在一定程度上妨礙人參、黃芪等補氣類藥物的吸收。
5.紅糖:化瘀散寒
冬季強調溫補,紅糖性溫、味甘,入脾經(jīng),能“溫而補之,溫而通之,溫而散之”,具有化瘀散寒、暖胃健脾、緩解疼痛的功效。對體寒虛弱、造血功能下降的老人,尤其是大病初愈者,紅糖有很好的保健功效,是物美價廉的補品。而且,紅糖是未經(jīng)精煉的粗糖,保留較多維生素和鐵、鋅、錳等礦物質,營養(yǎng)價值較高。
紅糖與不同食物搭配,可達到不同的保健功效。比如,用紅糖煮荷包蛋,可使雞蛋和紅糖營養(yǎng)互補,讓人面色紅潤,有精神;用紅糖泡桂圓干服用,對改善睡眠有積極作用;熬粥放點紅糖,有益氣養(yǎng)血之效。
值得提醒的是,紅糖應根據(jù)季節(jié)變化來應用,現(xiàn)在正值冬季,可適當多用,但每日攝入量仍要控制在別超25克,到了夏天則要減少用量。
6.黃芪:益氣固表
冬日里,天氣驟寒,心腦血管疾病的高發(fā)期隨之而來,體質虛弱、容易感冒、畏寒怕冷的人也需增強體質。中醫(yī)認為,氣行則血行,氣滯則血瘀。黃芪向來被認為是益氣固表的能手,其性微溫,歸肺、脾、肝、腎經(jīng),尤其擅長補氣,非常適合上述兩類人服用。黃芪有“補而不膩”的特點,適當服用有助增強體質,緩解乏力。
黃芪的用法比較多,可與各種肉類搭配。黃芪瘦肉湯可暖中祛寒,提高抗寒能力;黃芪燉牛肉可益氣補肺,養(yǎng)心安神;黃芪燉雞湯適合脾胃氣虛、肺氣虛弱的人,對緩解產(chǎn)后體虛、面色萎黃、易出虛汗等效果良好。根據(jù)個人情況,食用黃芪時還可再添點其他配料,如氣血兩虛的人可加點紅棗,希望養(yǎng)肝、潤肺的人可加少許枸杞,而脾胃虛弱、體倦乏力的人可加入適量茯苓。但有明顯陰虛、郁熱者,表現(xiàn)為手足心熱、兩脅脹悶、大便秘結等癥狀的人慎食。
7.芡實:健脾祛濕
芡實,又稱“雞頭米”、“雞頭”等,是滋補性強的食物,能健脾祛濕、固腎止瀉,有補而不峻、防燥不膩的優(yōu)勢,適合“補冬”的傳統(tǒng)觀念。在蘇東坡的養(yǎng)生之道中,就強調吃芡實。
鮮芡實或干芡實泡水后可直接嚼服,也可將其和蓮子、茯苓、山藥一起煮成四神湯,具有健脾、利濕、補腎的功效,適合大部分人飲用。常熬夜、長痘痘、易嘴破、常便秘的人特別適合飲四神湯來滋陰、固脾胃,讓消化系統(tǒng)穩(wěn)定下來。值得提醒的是,芡實不能一次性食用太多,否則可能造成便秘。此外,把鮮芡實去皮后凍在冰箱里,可增加保存時間。
1.慢性病人:原來患有慢性疾病,冬令季節(jié),可以結合病癥,一邊施補,一邊治病,這樣對疾病的治療和康復,作用更大。從目前臨床應用膏方的情況來看,不但內科病人可以服用膏方,婦科、兒科、外科、傷骨科、五官科的病人都可以服用膏方藥,氣血陰陽津液虛弱的病人也都可以通過服用膏方來達到除病強身的目的。
2.亞健康者:現(xiàn)代社會中青年工作生活壓力和勞動強度很大(主要為精神緊張,腦力透支),同時眾多的應酬、無度的煙酒嗜好、長期不足的睡眠及休息,均可造成年人體的各項正常生理機能大幅度變化,抗病能力下降,從而使機體處于亞健康狀態(tài),這就非常需要適時進行全面整體的調理,膏方療法就是最佳的選擇。
3.老年人:老年人,由于生理特性,人體的各種機能,都將隨著年齡的增長,而趨向衰退,而冬令進補,則能增強體質,延緩衰老。
4.女性:對于女性來說,脾胃主全身元氣,脾胃虛弱,元氣不足,就容易造成女性的衰老;若脾胃能吸收飲食中的營養(yǎng),充分滋養(yǎng)全身臟器及皮膚腠理,當脾胃正常運轉時,全身的營養(yǎng)不斷得到補充,人的抗衰老能力、生命力隨之增強,臉部就會紅潤,皮膚就會充滿光澤和彈性。補充一點:中醫(yī)認為,女子以肝為先天。說的是肝臟在女性健康中的重要性,而女子因為生理原因,多處在血虛肝旺的狀態(tài),所謂的野蠻女友也與這個有關。因此,服用膏方,對于補充其氣血也有一定的幫助,可調整女性的情緒。
1.進補需辨識體質
“進補提倡‘食’之有道,不同的體質,如氣虛、血虛、陰虛、陽虛,進補各不相同,切忌虛實不分,要先了解自己的身體狀況合理進補?!敝嗅t(yī)的治療原則是虛者補之,不是虛證的病人不宜過用補藥,而虛證又有陰虛、陽虛、氣虛、血虛之分,所以對癥進補才能補益身體,否則適得其反。比如,偏寒者往往畏寒喜熱、手足不溫、口淡涎多、大便溏、小便清長、舌質淡等,偏熱者則往往手足心熱、口干、口苦、口臭、大便干結、小便短赤、舌質紅等,若不辨寒熱妄自進補,很容易導致“火上澆油”。
2.避免進補單一
部分人喜歡按照自己口味,專服某一種補品,這會對體內的營養(yǎng)平衡造成影響,不利于健康。如牛羊、狗肉、辛辣食物、酒等,都是偏溫熱的,會造成體內毒火旺盛,出現(xiàn)口干、嗓子疼等癥狀,不要過多食用。
3.切忌無病亂補
無病亂補,既增加了開支,又害了自身。長期服用沒有必要的“補品”,無疑是增加了身體的負擔,“冬季進補可以恢復體力、提高人體抗病能力,但補過頭了也不是好事,甚至會適得其反?!焙芏嗳颂煲晦D涼就開始吃牛肉、羊肉、藥燉排骨、十全大補湯等滋補品,吃這些不但不能達到恢復體力的目的,反而會使那些燥熱體質的人出現(xiàn)口干、舌燥、便秘等癥狀。
4.以藥來代食
正所謂:藥補不如食補。其實,許多食物也是很好的滋補品,不一定要藥補。如多吃蘿卜具有健胃消食、順氣寬胸的功效。多吃山藥可以起到補脾胃的功效。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適當吃吃胡桃、芝麻、花生、紅棗、扁豆等。
5.并非多多益善
任何補品或補藥服用過量都會有害,所以認為“多吃補藥,有病治病,無病強身”的觀點是不科學的。比如過量服用參茸類補品可以引起腹脹、不思飲食等癥狀;過服維生素C可以導致惡心、嘔吐和腹瀉等癥狀。認為“進補”就是應該多吃肉類,其實也不對,進補還是要根據(jù)自己的體質和對食物的耐受程度而定的。
6.莫要越貴越補
“物以稀為貴”,那些高貴的傳統(tǒng)食品如燕窩、魚翅之類,其實并無奇特的食療作用,而十分平常的甘薯和洋蔥之類的食品,卻有值得重視的食療價值。另外,凡食療均有一定的對象和適應癥,故應根據(jù)需要來確定藥膳,缺什么,補什么”,切勿憑貴賤來分高低,尤其是老年群體,更應以實用和價格低廉為滋補原則。
1、時機要選準
冬至日是農(nóng)歷冬季3個月氣候轉折的分界線。冬至后自然界的陰氣開始消退,陽氣逐漸回升,使冬季的閉藏轉向活潑的生機。在這個時候進補,人體攝入的養(yǎng)分吸收與利用率高,較易積蓄并發(fā)揮功效,是體虛病人補養(yǎng)腎臟、延年益壽的最好時機,故有“冬季進補,開春打虎”之譽。
2、食補宜辨證
對于養(yǎng)腎防寒來說,飲食調攝也很重要。冬天宜選食如羊肉、狗肉、雀肉等溫腎壯陽、產(chǎn)熱量高的食物,這對素體虛寒者尤其有益。還可進食一些具有補腎益腎功能的食品,如核桃、板栗、桂圓等。黑色食品能入腎強腎,亦宜擇食,如黑米、黑豆、黑芝麻、黑木耳、烏骨雞之類。冬日宜常進各類溫性熱粥,若將上述食品置入粥中煮食,既可祛寒,又可補養(yǎng),還能療疾。
由于各人的體質不同、年齡有別,在食補中也有宜有忌,應靈活掌握。如腎陽虧虛者,在飲食中以溫補腎陽為宜,可選食羊肉、狗肉等,羊肉、狗肉性溫熱,具有溫補腎陽的效用;對于偏于腎陰精不足之人,食補宜以鴨肉、鵝肉為主。我國明代著名醫(yī)家張景岳有句名言:“善補陽者,必于陰中求陽;善補陰者,必于陽中求陰?!睂τ谀I之陰精漸衰的中老年人,冬天可配食鱉、龜、枸杞、山藥、木耳等護陰之品。冬令飲食不可過咸,因咸味入腎,會致腎水更寒,有擾心陽。另切忌寒涼食品,以免“雪上加霜”,折傷元陽。對于老年體弱者,亦最好食補,故常有“藥補不如食補”之說。
3、藥補遵醫(yī)囑
藥補補腎須以中醫(yī)“虛則補之”為原則,一般多適宜于各種腎虛之證,如先天不足、后天失調、久病體虛、年老體衰、婦女產(chǎn)后、外科手術后病人及各種慢性病患者等出現(xiàn)腎氣、腎精、腎陰、腎陽的失調。具體應在醫(yī)生的指導下服用相關補益藥物,不可擅自作主,自行服藥。因為醫(yī)生具備一定的中醫(yī)專業(yè)知識和辨證技能,對病人的病情用藥有一定的經(jīng)驗,避免自行用藥出現(xiàn)藥不對證的現(xiàn)象。
4、防寒、運動很重要
防寒也是為了更好地保養(yǎng)腎氣。進入冬季以后,“早臥晚起,以待日光”是養(yǎng)生的重要方面。意思是說人們在寒冷的冬天,一定要早睡晚起。早睡以養(yǎng)人體陽氣,保持溫熱的身體。起床時間最好在太陽出來以后,這時人體陽氣迅速上升,此時起床,則頭腦清醒,機智靈敏。但上班族“晚起”可能很困難,這就要盡量做到“早睡”,不熬夜。生活規(guī)律,心情相對平靜。這樣,就會使身心得到恢復和調理。冬日切忌緊閉門窗,室溫不宜過高或過低。這是因為室溫過低易傷人體元陽,過高則室內、外溫差大,外出活動很容易外感。所以室溫保持在18℃~22℃為好。
冬天多開展力所能及的體育活動,這不但能增強免疫力、抗病力,還因腎主納氣,可幫助肺氣呼吸,預防多種慢性呼吸系統(tǒng)疾病。腎與膀胱一臟一腑,互為表里,膀胱經(jīng)脈行于背部,寒邪入侵,首當其沖,故冬天應注意背部保暖,穿件棉背心或毛背心,以保腎陽。古人認為,腎者主蟄,為封藏之本,因此,冬天切忌房事過度,工作、運動不可出汗過多,防止腎之陰精虧損、陽氣耗散。
5、妙法要堅持
腎主骨,冬天經(jīng)常叩齒有益腎、堅腎之功。腎在液為唾,冬日以舌抵上腭,待唾液滿口后,慢慢咽下,能夠滋養(yǎng)腎精。腎之經(jīng)脈起于足部,足心涌泉為其主穴,冬夜睡前最好用熱水泡腳,并按揉腳心。冬天人與大自然相應,機體處于陰盛陽衰狀態(tài),因而宜多進行日光浴,以助腎中陽氣升發(fā)。關鍵還是貴在堅持。
金剛坐是瑜伽中常見的坐姿之一 ,它有一個非常特別的功效——促進腸胃蠕動,增強消化能力 。那么瑜伽金剛坐還有哪些好處?瑜伽金剛坐有什么作用?下面就和大眾健康網(wǎng)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