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健康網(wǎng),分享健康養(yǎng)生科普知識及生活小常識

首頁 > 膳食 > 營養(yǎng)科普 > 吃紅棗有哪些要注意的?吃紅棗有哪些禁忌?[圖]

吃紅棗有哪些要注意的?吃紅棗有哪些禁忌?[圖]

大眾健康網(wǎng) 2019-11-29 17:27 紅棗食物飲食營養(yǎng)

紅棗是很常見的食材,在做一些甜品時都會用到它,它含有大量的糖分,所以紅棗不宜大量食用,否則會引發(fā)肥胖。在食用紅棗時,有一些食用禁忌需要遵守,這樣才能讓紅棗的營養(yǎng)價值發(fā)揮出來,那么,吃紅棗有哪些要注意的?吃紅棗有哪些禁忌?

吃紅棗有哪些要注意的?吃紅棗有哪些禁忌?(1)

1、吃紅棗的7大禁忌

禁忌一:不宜和黃瓜或蘿卜一起食用

蘿卜會有抗熱血酸酶,黃瓜含有維生素分解酶,這兩種成分都是紅棗的克星,都會破壞紅棗的維生素,從而導(dǎo)致紅棗的營養(yǎng)價值流失。

禁忌二:不可過量

本草綱目中說:“多食令人寒熱,凡羸瘦者不可食?!彪涓姑洕M、食欲不振者不宜食用。因其含糖量較高,糖尿病患者不宜食用紅棗氣味甘、辛、熱,性偏濕熱,容易生痰生濕。痰濕壅盛的人多食紅棗以后,原先的癥狀容易加重,出現(xiàn)寒熱口渴、胃脹等不良反應(yīng)。吃棗還要注意保護(hù)好牙齒。每天吃棗以不超過50克為宜。

禁忌三:單吃生紅棗補血

紅棗含有大量的鐵元素,的確對缺鐵性貧血有很大的療效,還可以促進(jìn)白細(xì)胞生長,提高血清白蛋白,保護(hù)肝臟。但是如果只是單單靠吃紅棗來補血,補血的效果甚小,如果想達(dá)到最佳的補血效果,應(yīng)該搭配一些葡萄干、龍眼等食物。更重要的一點是,如果只是靠生吃紅棗來補血,不僅效果不明顯,還會引起漲氣腹瀉。生吃時,紅棗皮容易滯留在腸道中不容易排出,影響腸胃消化,攝入量過大就會引起腸胃漲氣,且容易引起肥胖,建議一個禮拜2到3次即可。

禁忌四:最好不要用水煎煮

因為溫度超過80℃,棗里面的維生素C就被破壞了。用清水洗凈后,生吃是最有營養(yǎng)的,每天堅持吃5~8枚紅棗,對身體非常有益。

禁忌五:食用紅棗后,不要馬上吃高蛋白食品

吃紅棗之后不要馬上進(jìn)食蛋白質(zhì)高的食物,比如是海鮮和奶制品。因為維C會使這兩種食品中的蛋白質(zhì)凝成塊不容易吸收,所以要在吃棗1~2個小時后,再吃高蛋白食品。

禁忌六:服用退熱藥時禁忌食用

服用退熱藥物同時食用含糖量高的食物紅棗容易形成不溶性的復(fù)合體,減少初期的吸收速度。大棗為含糖量高的食物,故禁忌食用。

禁忌七:服苦味健胃藥及驅(qū)風(fēng)健胃藥時不應(yīng)食用

苦味及驅(qū)風(fēng)健胃藥是靠藥物的苦味來刺激味覺器官,反射性地提高食物對中樞的興奮性,以幫助消化、增進(jìn)食欲。若服用以上藥物時用大棗,則明顯地影響藥物的療效。

2、紅棗的食用方法

1、泡水喝

直接將紅棗加入熱水中沖泡,然后飲用,這是一個最方便的方法,紅棗水有養(yǎng)肝排毒之功效。有研究證明每天給肝臟功能差的人飲用大棗水,持續(xù)一個星期的時間就可以增加人體血清蛋白,達(dá)到保肝排毒的作用。

紅棗的果皮堅韌,不容易被人體所消化,所以用紅棗泡水的時候,如果整顆的沖泡的話,很難將紅棗中的有效成分完全的溶出來,所以最好的沖泡方法是將紅棗掰開之后再沖泡。另外,新鮮的大棗也不宜沖泡或者煎煮,鮮棗中的維生素C含量非常的高,熱水煮泡會嚴(yán)重的破壞維生素C。

2、泡茶喝

將紅棗炒黑之后泡茶喝,治療胃寒和胃痛的癥狀,加入桂圓一起泡茶喝,還可以補氣護(hù)嗓,特別適合教師、營業(yè)員等經(jīng)常使用嗓子的特殊職業(yè)人群。

3、冰糖紅棗銀耳湯

將銀耳、紅棗和冰糖一起熬出,可以止咳潤肺。準(zhǔn)備20克的銀耳、20顆紅棗、60克的冰糖,首先將銀耳充分的泡發(fā),然后撕成小塊,所有材料一起放進(jìn)鍋里,加入6碗清水,大火煮開之后,用小火繼續(xù)煮半個小時,然后就可以食用了。

冰糖紅棗銀耳湯特別適合秋冬季節(jié)飲用,潤肺潤燥。

4、紅棗粥

紅棗有安神的作用,對于女性躁郁不安、心神不寧等癥狀的時候,用適量的百合、蓮子、紅棗一起煮成湯,或者加入小米一起熬煮成為紅棗粥,食用之后可以有效的起到安神的作用。

5、紅棗酒

紅棗泡酒,飲用之后可以讓血管更加的通暢。紅棗在浸泡過程中可以將富含營養(yǎng)的有機(jī)物更容易溶解在酒中,對于保持血管通暢有一定的功效。

需要注意的是大棗雖然有益健康,但是也并非多多益善,每次食用要注意分量,中等大小的紅棗一次食用最好不超過15個,過量食用對消化功能會有一定的損害,引起胃酸過多和腹脹的問題。

最新文章

  • 運動
  • 膳食
  • 醫(yī)學(xué)
  • 美容
  • 心理
  • 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