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健康網,分享健康養(yǎng)生科普知識及生活小常識

首頁 > 健康 > 疾病百科 > 頸椎病的病因是什么?頸椎病跟什么病因相關?[圖]

頸椎病的病因是什么?頸椎病跟什么病因相關?[圖]

大眾健康網 2019-11-28 21:34 頸椎病疾病骨科

頸椎病是生活中常見的疾病,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疾病,特別是一些經常伏案工作的人,由于經常低頭或者不良的坐姿,讓頸椎周圍的肌肉不堪重負,就會壓迫頸椎,就會引發(fā)頸椎疾病。為什么會得頸椎病呢?頸椎病的病因是什么呢?一起來看看吧!。

頸椎病的病因是什么?頸椎病跟什么病因相關?(1)

1、頸椎病究竟跟什么病因相關

1、頸椎的退行性變

頸椎退行性改變是頸椎病發(fā)病的主要原因,其中椎間盤的退變尤為重要,是頸椎諸結構退變的首發(fā)因素,并由此演變出一系列頸椎病的病理解剖及病理生理改變。

(1)椎間盤變性當椎間盤開始出現(xiàn)變性后,由于形態(tài)的改變而失去正常的功能,進而影響或破壞了頸椎運動節(jié)段生物力學平衡產生各相關結構的一系列變化。因此,頸椎間盤的退行性變?yōu)轭i椎病發(fā)生與發(fā)展的主要因素。

(2)

韌帶-椎間盤間隙的出現(xiàn)與血腫形成這一過程對頸椎病的發(fā)生與發(fā)病至關重要,也是其從頸椎間盤癥進入到骨源性頸椎病的病理解剖學基礎。事實上,在頸椎病的早

期階段,由于椎間盤的變性,不僅使失水與硬化的髓核逐漸向椎節(jié)的后方或前方位移,最后突向韌帶下方,以致在使局部壓力增高的同時引起韌帶連同骨膜與椎體周

邊皮質骨間的分離,而且椎間盤變性的本身尚可造成椎體間關節(jié)的松動和異?;顒樱瑥亩邮鬼g帶與骨膜的撕裂加劇以至加速了韌帶-椎間盤間隙的形成。

椎間隙后方韌帶下分離后所形成的間隙,因多同時伴有局部微血管的撕裂與出血而形成韌帶-椎間盤間隙血腫。

(3)椎體邊緣骨刺形成隨著韌帶下間隙的血腫形成,成纖維細胞即開始活躍,并逐漸長入血腫內,漸而以肉芽組織取代血腫。隨著血腫的機化、骨化和鈣鹽沉積,最后形成突向椎管或突向椎體前緣的骨贅。

(4)頸椎其他部位的退變頸椎的退變并不局限于椎間盤以及相鄰近的椎體邊緣和鉤椎關節(jié),尚應包括:①小關節(jié)多在椎間盤變性后造成椎體間關節(jié)失穩(wěn)和異常活動后出現(xiàn)

變性。②黃韌帶多在前兩者退變基礎上開始退變。其早期表現(xiàn)為韌帶松弛,漸而增生、肥厚,并向椎管內突入。后期則可能出現(xiàn)鈣化或骨化。③前縱韌帶與后縱韌帶

其退行性變主要表現(xiàn)為韌帶本身的纖維增生與硬化,后期則形成鈣化或骨化,并與病變椎節(jié)相一致。

(5)椎管矢狀徑及容積減小由于前述之諸多原因,首先引起椎管內容積縮小,其中以髓核后突、后縱韌帶及黃韌帶內陷、鉤椎關節(jié)和小關節(jié)松動及增生為主,這些后天繼

發(fā)性因素在引起椎管內容積縮小的同時,也使椎管矢狀徑減少,從而構成脊髓及脊神經根受刺激或受壓的直接原因之一。此時如再有其他局限性致病因素。例如,髓

核脫出、椎節(jié)的外傷性位移、骨刺形成及其他占位性因素,均可引起或加重神經受累癥狀。

2、發(fā)育性頸椎椎管狹窄

年來已明確頸椎管內徑,尤其是矢狀徑,不僅對頸椎病的發(fā)生與發(fā)展,而且與頸椎病的診斷、治療、手術方法選擇以及預后判定均有著十分密切的關系。有些人頸椎

退變嚴重,骨贅增生明顯,但并不發(fā)病,其主要原因是頸椎管矢狀徑較寬,椎管內有較大的代償間隙。而有些患者頸椎退變并不十分嚴重,但癥狀出現(xiàn)早而且比較嚴

重。

3、慢性勞損

慢性勞損是指超過正常生理活動范圍最大限度或局部所能耐受時值的各種超限活動。因其有別于明顯的外傷或生活、工作中的意外,因此易被忽視,但其對頸椎病的發(fā)生、發(fā)展、治療及預后等都有著直接關系,此種勞損的產生與起因主要來自以下三種情況:

(1)不良的睡眠體位不良的睡眠體位因其持續(xù)時間長及在大腦處于休息狀態(tài)下不能及時調整,則必然造成椎旁肌肉、韌帶及關節(jié)的平衡失調。

(2)不當的工作姿勢大量統(tǒng)計材料表明某些工作量不大,強度不高,但處于坐位,尤其是低頭工作者的頸椎病發(fā)病率特高,包括家務勞動者、刺繡女工、辦公室人員、打字抄寫者、儀表流水線上的裝配工等等。

(3)不適當的體育鍛煉正常的體育鍛煉有助于健康,但超過頸部耐量的活動或運動,如以頭頸部為負重支撐點的人體倒立或翻筋斗等,均可加重頸椎的負荷,尤其在缺乏正確指導的情況下。

2、治療頸椎病的食療方

1、將胡桃肉3個及鮮荷蒂8個搗碎,水剪服。

2、蘇子6克,伏龍肝10克煎激發(fā)去渣取汁,與粳米50克粥服。

痙癥型:肝腎虧虛、筋脈失養(yǎng)則為痙癥型,以手足拘攣為特征。

食療法:牛肉50克切成肉丁,同糯米100克放入沙鍋內煮粥,待肉爛粥熟后,加入

、蔥、油、鹽等調味品服。

3、頸椎病飲食調理應遵循的原則

1、合理搭配,不可單一偏食。

2、應以富含鈣、蛋白質、維生素B、維生素C維生素E的飲食為主。

3、飲食有度,不要做到饑飽失常。

4、不要經常吃生冷和過熱的食物。

5、應戒煙、酒。

4、頸椎病要注意

(1)對疾病要有正確的認識,樹立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頸椎病病程比較長,病情常有反復,發(fā)作時癥狀可能比較重,影響日常生活和休息。因此,一方面要消除恐懼悲觀心理,另一方面要防止得過且過的心態(tài),放棄積極治療。

(2)關于休息:頸椎病急性發(fā)作期或初次發(fā)作的病人,要適當注意休息,病情嚴重者更要臥床休息2-3周。臥床休息在頸部肌肉放松,減輕肌肉痙攣和頭部重量對椎間盤的壓力,組織受壓水腫的消退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但臥床時間不宜過長,以免發(fā)生肌肉萎縮、組織粘連、關節(jié)粘連等變化,阻礙頸椎病的恢復。所以頸椎病的間歇期和慢性期,應適當參加工作.不需長期休息。

(3)關于保養(yǎng):人體尤如一部復雜的機器,時常需要加以保養(yǎng)。尤其是頸椎病,本身就是一種退行性病變,更要對頸部加以保護,盡量避免不必要的損傷。無論是睡眠、休息.還是學習工作,甚至日常一些動作,都要保持良好的習慣,時刻不忘頸椎的保護。同時加強頸肌的鍛煉。

(4)關于治療:頸椎病的治療方法有非手術治療和手術治療之分。絕大多數病人經非手術治療能夠緩解癥狀甚至治愈不發(fā)。但每一種治療方法均有其獨特的操作、作用和適應癥,需要有專科醫(yī)師指導,而且有一定的療程。

最新文章

  • 運動
  • 膳食
  • 醫(yī)學
  • 美容
  • 心理
  • 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