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健康網,分享健康養(yǎng)生科普知識及生活小常識

首頁 > 人群 > 女性 > 月經過多怎樣調理?經量過多的調理方法有哪些?[圖]

月經過多怎樣調理?經量過多的調理方法有哪些?[圖]

大眾健康網 2019-11-26 15:49 月經經期痛經

在經期的時候,月經會因為身體發(fā)生一些變化,有些人月經量會比較少,但是也有一些人月經量會增多,經量增多,可能是身體受到一些外界的刺激,也有可能是身體沒有調理好,需要注意了,那么月經過多怎樣調理?經量過多的調理方法有哪些?

月經過多怎樣調理?經量過多的調理方法有哪些?(1)

1、月經過多怎么辦

1、適寒溫要根據氣候環(huán)境變化,適當增減衣被,不要過冷過涼,以免招致外邪,損傷血氣,引起月經疾病。

2、節(jié)飲食要注意飲食應定時定量,不宜暴飲暴食或過食肥甘油膩、生冷寒涼、辛辣香燥之品以免損傷脾胃而至生化不足,或聚濕生痰或涼血、灼血引起月經不調。

3、調情志要保持心情舒暢,避免憂思郁怒,損傷肝脾,或七情過極,五志化火,擾及沖任而為月經疾病。

4、適勞逸要積極從事勞動(體力和腦力勞動),但不宜過度勞累和劇烈運動,過則易傷脾氣,可導致統(tǒng)攝失職或生化不足而引起的月經疾病。

5、節(jié)育和節(jié)欲要重視節(jié)制生育和節(jié)欲防病,避免生育(含人流)過多過頻及經期、產后交合,否則損傷沖任、精血、腎氣,導致月經疾病。上述各項在平時應多加注意,在經期、產后更要重視,既可減少或防止本病的發(fā)生。

2、怎樣調理月經

月經好不好看腎氣

健康女性一般到14歲左右會出現(xiàn)首次月經;而后幾十年間也將與月經相伴。從某種程度上說,月經是反映女性身體狀況的一面鏡子,一旦月經出現(xiàn)異常,多意味著身體響起警報。因此,月經變化,女性絕不能掉以輕心。

古時,月經被稱為“月事”、“月信”,《黃帝內經》中說:“女子二七而天癸至,任脈通,太沖脈盛,月事以時下,故有子……七七,任脈虛,太沖脈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壞而無子也。”換句話說,月經來潮是由于腎氣盛、天癸至、任脈通、太沖脈盛而起。只有臟腑功能正常、氣血調和,月經才會如期來潮;反之,則說明身體出現(xiàn)了問題。中醫(yī)認為,月經與腎氣關系密切。這里說的腎氣并非腎臟,而代表一種功能。腎氣虛表示“腎”系統(tǒng)的功能出現(xiàn)失調或不足,影響到沖任二脈,導致月經不調。

人們常說的“月經不調”分為三類,即周期異常、經期異常和經量異常。正常的月經應該相隔28天,提前或延后不超過1周。如果相隔時間過短,稱為月經先期,過長稱為月經后期。經期異常主要指經期延長,正常月經持續(xù)3~7天,超過7天則是經期延長。月經量過多或過少都可能有氣血不調,通常經量偏少還會伴隨經期縮短。在臨床辨證中,多以月經的期、量、色、質,以及伴隨癥狀等進行綜合考量。如果月經只是顏色不對,經期、經量都沒問題,那就不必擔心?!芷谔崆岸嘁蜻^勞

如果兩次月經相隔時間總是不足21天或超過35天,又或者間隔時間不定,都提示身體需要調養(yǎng)。

月經周期不足21天,可由腎虛、氣虛或血熱造成,臨床上以氣陰兩虛最為多見。過度勞累或飲食失節(jié)最易傷氣,進而導致月經來潮提前。

血熱者血流加快,也可能導致經期提前。除天生體質外,過量食用辛辣食物也會加重血熱癥狀。月經周期超過35天,多因氣滯、血瘀或痰濕引發(fā),導致沖脈任脈受阻,致使月經不暢,經期延后。其根源以腎虛所致精血不足最為常見,所以調養(yǎng)時應注意補腎中精血,如多食枸杞、山藥、黑木耳等。月經先后不定期多因腎虛或肝郁引起,兩者常夾雜在一起,時有偏重。

一般情況下,血熱者應注意少食辛辣食物;寒凝血瘀者則應保暖防寒;肝郁氣滯者與情志有關,應注意緩解壓力。▲量少腹涼,保暖為上一般的月經出血量應為20~60毫升,經量少于20毫升為月經過少,多于60毫升為月經過多。以衛(wèi)生巾的用量大概估計,整個經期應不超過20片。經量減少源于腎虛所致的精血不足,如身體存在血瘀或氣滯問題,還會加重癥狀。一般來說,經量少以虛證為多,實證較少。受涼、房勞多度、大病初愈等都可能導致經量減少。針對不同情況,除補腎虛外,還應適度調整生活狀態(tài),如控制房事,通過適度運動鍛煉、補充營養(yǎng)增強體質等。

腎虛不止一種,如果覺得下腹涼、怕冷,可能是腎陽虛,需做好保暖工作,盡量避免冷食;如果感到口干咽燥、五心煩熱,可能為腎陰虛,應少吃辛辣,平和情志。

經量過多可能與氣虛血熱有關。氣虛不能攝血,血熱則會迫血妄行,容易出現(xiàn)經量增多的現(xiàn)象。根據每個人不同的體質情況,經量多的調養(yǎng)方式各不相同,常用藥物有白芍、槐花等。如果出血量過大甚至血崩,應考慮子宮肌瘤、血液病等原因。▲經期疼痛活血化瘀月經來潮時,經常會伴隨各種身體不適,其中以疼痛最多見,比如肚子疼、腰疼等。不同疼痛位置和類型,通常也能說明一些問題。

肚子疼是痛經的最典型表現(xiàn),這多因氣血不和所致,除感覺疼痛外,還會有小腹墜脹之感。每個人的疼痛閾值不同,如果覺得不影響正常工作生活,可不必擔心;反之則要引起注意。中醫(yī)講,不通則痛,痛經的原理也在于此。如果有脹痛感,表明氣滯;刺痛明顯,多為血瘀;感覺絞痛,可能是寒涼所致的血瘀。對付痛經,中醫(yī)多采取活血化瘀之方,如桃仁、紅花、沒藥等。其中,沒藥由于兼有止痛作用,效果可能比前兩者更好。如確認是因氣滯引起,有些人可服用逍遙丸。需要提醒的是,無論是哪種情況導致的痛經,都應該先咨詢中醫(yī)師再對證用藥,不可自己隨便使用。

另外一種常見癥狀是腰痛。月經期間的腰痛可能與腎虛血瘀有關。此時建議在補腎的基礎上通過活血化瘀來緩解不適,例如用山楂、玫瑰等中藥代茶飲。

很多女性每到痛經時就吃止疼藥來解決,這對身體很不好。痛經時,建議用生姜紅糖熬水喝,并注意多休息,避免著急、生氣、大怒等情緒,更不要貪涼。中藥調理也應堅持一定周期,一般3個月以上才見效,不要隨意中斷調理。▲血黑有塊,艾葉泡腳中醫(yī)認為,正常月經應顏色深紅、不稀不稠、不凝結、無血塊、無特殊氣味。在月經初始,可能量偏少顏色偏淡,到中期顏色加深,呈暗紅色,至經期即將結束,顏色可再次變淡。

但如果中期顏色仍然過淡,質地稀薄,應考慮虛證的可能,常見的用方有四君子湯、四物湯、六味地黃丸等。如果月經顏色偏暗甚至發(fā)黑、且有血塊,多與血瘀有關,可以試試局部熱敷,或用紅花、艾葉泡腳。月經顏色一直鮮紅也應當引起注意,這說明體內可能有熱,應少吃雞、羊等肉類,適當多吃百合、蜂蜜等清熱潤燥之品。臨床上,月經顏色要與經期、經量等綜合考量,再根據體質特點進行辨證施治。

答疑

1、總聽人說痛經“結了婚、生完小孩就好了”,這說法有依據嗎?

解答:個別人生完孩子后痛經好轉,可能是由于子宮內膜等組織結構在生育中出現(xiàn)了變化,使得痛經感受不再明顯,但這種變化沒有普適性,不會人人如此。

2、有些女性一兩個月甚至半年才來一次月經,但是經量顏色正常,身體也沒有其他不適,這種情況也需要治療嗎?

解答:中醫(yī)把3個月來一次的月經叫做“季經”,一年來一次的月經叫“避年”。如果月經能按固定周期來潮,顏色經量都正常,且能正常懷孕,就不需要治療;如果顏色經量正常,但無法懷孕,則應就醫(yī)治療。

3、月經過多的食療方

1、地黃益母酒

材料:益母草10克,黃酒200毫升,生地黃6克。

制作方法:取一個滲出瓷瓶(或杯),將黃酒倒入瓷瓶中,然后加入益母草和生地黃,蒸20分鐘,主要要隔水蒸。

服用方法:每日兩次,每次服用50毫升。

適應癥:該食療方具有活血止血的作用,血瘀型月經過多、月經紫色、月經血塊伴痛經者,舌苔紫暗者都適用。

2、母雞艾葉湯

材料:艾葉15克,老母雞一只。

制作方法:老母雞、艾葉都清洗干凈,將老母雞切成塊,兩者一起放入鍋中煮湯就可以了。

服用方法:一劑藥湯分2-3次服用,在月經期連續(xù)服用2-3劑。

適應癥:該食療方適用于體虛不能攝血而導致的月經過多者,或伴有失眠多夢、心悸癥狀者。

3、濃茶紅糖湯

材料:紅糖、茶葉適量。

制作方法:茶葉加水煮成濃茶,差不多一碗的量,煮好后去渣,然后根據自己的口味加入適量的紅糖,攪拌均勻。

服用方法:每日一次。

適應癥:該食療方具有清熱的功效,適合月經前期量過多者。

4、歸芪雞

材料:黃芪30克,雞肉250克,當歸20克,味精、鹽適量制作方法:雞肉洗凈切成塊,和當歸、黃芪一起放入砂鍋中,然后加入適量的水,用文火燉熟,加入適量的味精和鹽就可以了。

服用方法:每周服用3次。

適應癥:雞肉能溫中健脾,黃芪、當歸能益氣養(yǎng)血,又能雞肉的膻氣,該食療方可補氣血,治療月經過多。

4、月經過多者注意事項

1、要注意天氣的變化,適當?shù)脑鎏硪路?

2、要注意保持心情愉悅,避免情緒起伏。

3、要注意休息,勞逸結合,避免過多勞累。

4、要注意飲食,多吃新鮮果蔬,少吃油膩生冷的食物。

5、經期服藥的禁忌

1.避孕藥

由于月經是體內雌孕激素周期性波動造成的,所以適當?shù)姆帽茉兴幙梢酝七t月經的到來,很多媽媽早就知道這個“秘方”,她們常常在出門游玩,考試等重要活動前使用避孕藥推遲月經,但這種方法是不可取的,因為生殖內分泌的功能與調節(jié)有其固有的規(guī)律,人為的干擾,常常會導致月經不調甚至大出血。而有的媽媽在已經來月經后使用避孕藥或注射黃體酮,其實根本不能使月經“回去”,反而會使月經淋漓不凈,適得其反。

2.鐵劑

媽媽在懷小寶寶的時候,大量的鐵消耗掉了,產后常常會發(fā)生缺鐵性貧血。而每次月經還要損失一定量的鐵。生過寶寶后,有時月經量會有所改變,如果月經量多,應及早到醫(yī)院檢查是否存在貧血的情況,如果這樣,需要及時補充鐵劑。

3.止痛藥

很多媽媽在婚前存在痛經,痛經大多是由于月經期子宮收縮所引起,一般表現(xiàn)為小腹脹痛,疼痛難忍的感覺并不常發(fā)生。但個別的媽媽是由于一種特殊的疾病--子宮內膜異位癥--導致痛經。不論什么原因引起的痛經,通常產后會緩解,但如果仍然存在,也不應隨便服用止痛藥;應該由檢查除外子宮內膜異位癥,然后在醫(yī)生的指導下用藥。

4.血液系統(tǒng)藥物

在月經血中,存在抗凝物質,所以通常月經血是不凝的。如果在月經期服用影響凝血的藥物,可能會導致月經過多,進而導致貧血。最常見的影響凝血的藥物是阿斯匹林。阿斯匹林廣泛用于感冒藥,止痛藥中,而且用于冠心病的治療。月經期不宜隨意使用含有阿斯匹林的藥物,應該遵醫(yī)囑服用。其次常見的抗凝血藥物是華法令,但這種藥物通常用于一些特殊疾病的長期治療,一般的媽媽不會接觸到。

5.中藥

有很多中藥方劑用于月經不調,痛經的治療,但中醫(yī)的理論博大精深,即使同樣是月經不調或痛經,中醫(yī)所使用的中藥也可能完全不同,所以如果需要服中藥,建議最好由正規(guī)的中醫(yī)辯證施治,而不要自己隨便服中藥。

最新文章

  • 運動
  • 膳食
  • 醫(yī)學
  • 美容
  • 心理
  • 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