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健康網,分享健康養(yǎng)生科普知識及生活小常識

首頁 > 健康 > 健康養(yǎng)生 > 人體內的濕氣是怎么來的?體內濕氣太重會怎樣?[圖]

人體內的濕氣是怎么來的?體內濕氣太重會怎樣?[圖]

大眾健康網 2019-11-22 18:00 體內濕氣原因濕氣太重

 在我們平時的日常生活當中,相信大部分朋友們的體內都是有濕氣的,只不過很多人察覺不到,也不知道這體內的濕氣從何而來,下面小編給大家介紹了引起體內濕氣的原因和體內濕氣過重的一些危害,希望對大家有幫助。那么人體內的濕氣是怎么來的?體內濕氣太重會怎樣?

人體內的濕氣是怎么來的?體內濕氣太重會怎樣?(1)

一、引起體內濕氣原因

1.貪涼,導致陽氣不足

多是因為喜食冷飲,貪吃生冷瓜果等寒涼之物,損傷人體陽氣所致。同時,猛吹空調也是造成經絡不通、陽氣不足的重要原因。

特別是炎熱的夏天,外界酷熱,大自然本是讓我們在這個季節(jié)蒸騰一下,出出汗,將體內的毒素以及垃圾代謝出來,但我們空調一吹,我們的自然代謝便已紊亂,長期以往,體內濕氣便日積月累。

2.垃圾食物,導致經絡不通

由于垃圾食物中,含有人體無法合成以及代謝的添加劑,雖然含量很低,可如果恒久食用,就會在體內形成積累,到了一定程度,我們體內就會形成垃圾聚積,障礙我們經絡的暢通。

3.口味重

腸胃功能好壞關系到營養(yǎng)及水分代謝,最好的方式就是適量、均衡飲食。油膩、過咸、太甜等肥甘厚味食物不易消化,容易造成腸胃悶脹、發(fā)炎。甜食油炸品會讓身體產生過氧化物,加重炎癥反應。

4.睡不夠

從中醫(yī)角度來說,睡不夠就是脾虛的癥狀,睡好覺也能讓我們的身體更輕盈。建議每天晚上11點前就睡覺,每天增加一些運動會讓你的睡眠質量更高。

5.運動少

運動少的人常會出現(xiàn)身體沉重、四肢無力等濕氣大的表現(xiàn)。越是不愛運動,體內淤積的濕氣就越多,久而久之,身體還可能出現(xiàn)疾病。適當運動,如跑步、健走、游泳等,可促進身體器官協(xié)調運作,加速“排濕”。

二、濕氣太重會怎樣

1.誘發(fā)疾病

濕與寒在一起叫寒濕,與熱在一起叫濕熱,與風在一起叫風濕,與暑在一起就是暑濕。濕邪不去,吃再多的補品、藥品都如同隔靴搔癢,無法發(fā)揮作用。

生活中很多人患上了脂肪肝、哮喘、高血壓、心腦血管等疾病,其實都跟濕邪、痰濕有關。知道了濕氣是怎樣來的,就一定要明白濕氣重對我們的健康有什么樣的影響,只有明白了其中的利害,才能更好的預防和治療。

2.眼腫舌大

濕氣重癥狀:早晨眼皮腫,或有下眼袋;照鏡子時發(fā)現(xiàn)自己舌苔厚膩;舌體胖大、或舌邊緣有明顯齒痕。

確認是否脾濕,最準確的方法就是看舌的形態(tài)。健康人平時可以養(yǎng)成定期觀察自己舌象的習慣,對照一些中醫(yī)舌診的圖片,就可以發(fā)現(xiàn)自己健康問題的蛛絲馬跡。在春夏季,脾濕的人常常感覺口內粘膩,面色晦暗,發(fā)黃。

3.食欲不振

濕氣重癥狀:到該吃飯的時候,沒有饑餓的感覺,而且什么也不想吃;吃一點東西就感覺胃里脹脹的;在吃飯過程中有隱隱的惡心感。

中醫(yī)五行學說認為:脾具有“土”的特性,土很容易吸水,所以濕氣進入體內最容易傷脾。自檢脾胃功能,就能發(fā)現(xiàn)你是否脾濕。脾的主要功能是消化、吸收我們吃到體內的各種食物和水液,把這些物質轉化為能夠被人體利用的營養(yǎng)物質,為細胞新陳代謝提供能量。

4.工作沒精神

濕氣重癥狀:有胸悶的感覺,想長呼一口氣才舒服;感覺四肢或身體沉重甚至有渾身酸疼的感覺;身體特別疲乏,懶得活動;活動時關節(jié)發(fā)緊,好象不靈活;有頭昏沉、頭腦不清爽的感覺;易困倦,有時記憶力減退。

5.發(fā)胖

濕氣重癥狀:飲食作息和原來一樣,但體重明顯增加;關節(jié)僵硬,起床時渾身酸痛;下肢水腫。濕氣重的人,還可能在短期內體重明顯增加,而且表現(xiàn)為虛胖的體征,更嚴重的人會出現(xiàn)下肢水腫等問題。

三、祛濕氣的方法

1.適當午睡

專家認為,睡好覺能讓我們的身體更輕盈。因為過度勞累容易耗傷氣血,氣血不足會進一步加重水濕內停。而夏季晝長夜短,夜間睡眠時間往往不足,應特別注意勞逸結合。

對于白領們來說,適當午睡可以補充晚間睡眠的不足,讓大腦和身體各個系統(tǒng)都得到放松與休息,下午的工作效率得到極大的提高。

2.多食健脾利尿食物

比如莧菜、扁豆、冬瓜、薏仁、綠豆、西瓜翠衣等。莧菜梗性涼味甘,它富含易被人體吸收的鈣質,也有解毒清熱、通利小便、補血止血的作用。扁豆有滋補強壯、補脾益氣、消暑化濕以及利水消腫的功效。

3.少飲酒少食甜食和生冷食物

在濕氣如此重的環(huán)境中別吃傷脾胃的食物。比如,涼拌食品,冷飲。喜歡吃甜食的人也得禁禁口,因為“甜膩化濕”。中醫(yī)認為生冷食物、冰品或涼性蔬果,會讓腸胃消化吸收功能停滯,不易無限量食用。如生菜沙拉、西瓜、大白菜、苦瓜等,最好在烹調時加入蔥、姜,降低蔬菜寒涼性質。另外,酒助濕邪,酒精少碰為好。

4.少鹽,幫助腎排水

如果不是出汗太多,夏季仍然要堅持低鹽飲食(世界衛(wèi)生組織建議,每人每天的鹽攝入量不應超過5克),特別是對于腎臟有疾患的人來說尤其如此。

5.多通風多換氣

房間內的濕氣如果很重,建議多保持空氣流通,讓空氣帶走濕氣。地板濕了,立即拖干,免得濕氣滯留。如果外界濕氣也很重,可以打開風扇、空調,借助這些電器保持空氣的對流。

最新文章

  • 運動
  • 膳食
  • 醫(yī)學
  • 美容
  • 心理
  • 人群

發(fā)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