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健康網(wǎng),分享健康養(yǎng)生科普知識及生活小常識

首頁 > 膳食 > 營養(yǎng)科普 > 榴蓮怎么吃?榴蓮怎么吃好吃?[圖]

榴蓮怎么吃?榴蓮怎么吃好吃?[圖]

大眾健康網(wǎng) 2019-12-06 22:01 榴蓮水果

榴蓮是在五月份吃得較多的水果,可能有人不太喜歡它的味道,但是喜歡吃榴蓮的人十分多,不僅是愛它特殊的味道,更是喜歡變著花樣來吃榴蓮,直接鮮食榴蓮有些單調(diào),那么,榴蓮怎么吃好吃呢?接下來給大家介紹一下榴蓮的特色吃法。。

榴蓮怎么吃?榴蓮怎么吃好吃?(1)

1、直接食用

大家都知道榴蓮是一種水果,水果都能直接食用,榴蓮也不例外,成熟的榴蓮能夠直接食用,榴蓮到一定的成熟度之后便會裂開,一般是從頂部裂開幾道口子,可直接用手掰開,取出果肉即可食用,香味十分濃郁,口感極佳。

2、榴蓮冰激凌

榴蓮帶有一種味道,愛吃的人覺得是香味,而不喜歡吃的朋友卻覺得這種味道是臭味,聞著這種味道實在是難以下咽,其實榴蓮的這種味道完全可以用其他食物來掩蓋,比如冰激凌,將剖開的榴蓮果肉切成小丁,適當(dāng)?shù)募右恍┍ち?,攪拌均勻之后即可食用?

3、榴蓮配山竹

榴蓮是東南亞人民最為鐘愛的水果,而山竹也一樣,這兩種水果在當(dāng)?shù)乇环Q為“夫妻果”,往往都是一起食用,榴蓮雖說好吃,但是這種水果不適合大量食用,榴蓮吃太多便會出現(xiàn)上火,而在吃榴蓮的時候又不能很好的控制這個度,經(jīng)常都是吃半個甚至整個,山竹不僅僅是一種水果,也是一種中藥材,山竹具有很強效的清熱去火作用,能緩解榴蓮的上火現(xiàn)象,兩種同時食用正好均衡。

4、榴蓮燉雞

榴蓮和很多水果一樣,能直接食用,也能入菜,榴蓮燉雞就是榴蓮常入的一種菜肴。

食材:土雞一只,榴蓮一個,姜,食鹽。

做法:

1.榴蓮去外殼,用盤子盛好,備用,土雞清理干凈,去內(nèi)臟,備用。

2.鍋中加大量的水,整只雞放入其中,大火燒開,土雞過水幾分鐘,去掉血氣即可。

3.鍋中重新放入清水,榴蓮塞兩塊到土雞內(nèi)部,其余的放在邊上,大火燒開,轉(zhuǎn)小火慢燉2~4小時即可。出鍋前少量食鹽調(diào)味。

功效:溫補功效,老少皆宜。

5、榴蓮的食用價值

1、滋陰壯陽

榴蓮的營養(yǎng)價值很高,它含有很高的糖份,并且含淀粉11%,糖分13%,蛋白質(zhì)3%,還有多種維生素,脂肪,鈣,鐵和磷等。身體虛弱的朋友可以食用榴蓮,榴蓮可以補充身體需要的能量和營養(yǎng),達到強身健體、滋陰補陽的功效。病后及婦女產(chǎn)后可用之來補養(yǎng)身體。

2、增強免疫力

榴蓮果中氨基酸的種類齊全,含量豐富,除色氨酸外,還含有7種人體必需氨基酸,其中,谷氨酸含量特別高。動物實驗進一步證明,谷氨酸是核酸、核苷酸、氨基糖和蛋白質(zhì)的重要前體,參與其合成代謝,能提高機體的免疫功能,調(diào)節(jié)體內(nèi)酸堿平衡,以及提高機體對應(yīng)激的適應(yīng)能力。榴蓮果對人體有強壯補益作用的原因,除含有較豐富的有益元素鋅等以外,還應(yīng)與其含有的香氣成分及其他營養(yǎng)成分起協(xié)同作用。

3、治療痛經(jīng)

榴蓮的營養(yǎng)價值很多,它還可以緩解痛經(jīng)哦!因為榴蓮是熱性水果,因此食用后可以起到活血散寒、緩解經(jīng)痛的作用,特別適合體寒痛經(jīng)怕冷的mm吃。同時,榴蓮的熱性可以改善腹部寒涼的情況,促進體溫上升,對寒性體質(zhì)的朋友非常有幫助。

4、開胃促食欲

榴蓮的特殊味道雖然爭議很大,可你不知道吧!榴蓮的營養(yǎng)價值還體現(xiàn)于這種特殊的味道中哦!這種馥郁的氣味造就了榴蓮的一大功效,就是開胃、促進食欲。

5、通便治便秘

榴蓮中含有非常豐富的膳食纖維,可以促進腸蠕動,治療便秘。但需要注意的是,吃榴蓮治便秘可要多喝開水哦,不然,豐富的纖維沒水可吸,吸腸道里的水分,那便便可就更困難了。

6、預(yù)防和治療高血壓

榴蓮果中維生素的生理功能及對某些疾病的療效作用是不可忽視的。榴蓮果中還含有人體必需的礦質(zhì)元素。其中,鉀和鈣的含量特別高。鉀參與蛋白質(zhì)、碳水化合物和能量的代謝及物質(zhì)轉(zhuǎn)運,有助于預(yù)防和治療高血壓。

7、防癌抗癌

榴蓮果中維生素含量豐富,維生素A、維生素B和維生素C都較高。大量研究證明,維生素A是人體必需的重要微量營養(yǎng)素,具有維持正常生長、生殖、視覺及抗感染的生理功能。人體需要維生素A維持上皮細胞組織健康、正常視力、促進生長發(fā)育;增加對傳染病的抵抗力。

最新文章

  • 運動
  • 膳食
  • 醫(yī)學(xué)
  • 美容
  • 心理
  • 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