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在人們生病之后用中藥也越來越多了,大家對于中醫(yī)的信任也越來越多了,但是我們都知道喝中藥其實是有很多禁忌的,所以我們在喝中藥的時候要注意這些禁忌。那么,喝中藥需要禁忌什么呢?
忌口是中醫(yī)治病的一個特點,俗話說:“吃藥不忌口,壞了大夫手。”服用中藥是否忌口,是一些病友所關(guān)心的事。下面看看一般禁忌有哪些。
(1)忌濃茶
一般服用中藥時不要喝濃茶,因為茶葉里含有鞣酸,濃茶里含的鞣酸更多,與中藥同服時會影響人體對中藥中有效成分的吸收,減低療效。尤其在服用“阿膠”、“銀耳”時,忌與茶水同服,同時服用會使茶葉中的鞣酸、生物堿等產(chǎn)生沉淀,影響人體吸收。如平時有喝茶習慣,可以少喝一些綠茶,而且最好在服藥2~3小時后再喝。
(2)忌蘿卜
服用中藥時不宜吃生蘿卜(服理氣化痰藥除外),因蘿卜有消食、破氣等功效,特別是服用人參、黃芪等滋補類中藥時,吃蘿卜會削弱人參等的補益作用,降低藥效而達不到治療目的。
(3)忌生冷
生冷食物性多寒涼,難以消化。生冷類食物還易刺激胃腸道,影響胃腸對藥物的吸收。故在治療“寒癥”服中藥如溫經(jīng)通絡(luò)、祛寒逐濕藥,或健脾暖胃藥,不可不忌生冷食物。
(4)忌辛辣
熱性辛辣食物性多溫熱,耗氣動火。如服用清熱敗毒、養(yǎng)陰增液、涼血滋陰等中藥或癰瘍瘡毒等熱性病治療期間,須忌食辛辣。如蔥、蒜、胡椒、羊肉、狗肉等辛辣熱性之品,如若食之,則會抵消中藥效果,有的還會促發(fā)炎癥,傷陰動血(出血)。
(5)忌油膩
油膩食物性多粘膩,助濕生痰,滑腸滯氣,不易消化和吸收,而且油膩食物與藥物混合更能阻礙胃腸對藥物有效成分的吸收,從而降低療效。服用中藥期間,如進食葷膩食物,勢必影響中藥的吸收,故對痰濕較重、脾胃虛弱、消化不良、高血壓、冠心病、高脂血癥、高血粘度以及肥胖病等患者更須忌食動物油脂等油膩之物。
(6)忌腥膻
一般中藥均有芳香氣味,特別是芳香化濕、芳香理氣藥,含有大量的揮發(fā)油,賴以發(fā)揮治療作用,這類芳香物質(zhì)與腥膻氣味最不相容。若服用中藥時不避腥膻,往往影響藥效。如魚、蝦、海鮮腥氣,牛羊膻味。對那些過敏性哮喘、過敏性鼻炎、瘡癤、濕疹、蕁麻疹等過敏性皮炎患者,在服用中藥期間必須忌食腥膻之物,還應少吃雞、羊、豬頭肉、蟹、鵝肉等腥膻辛辣刺激之發(fā)物。因為這類食物中含有異性蛋白,部分病人特別敏感容易產(chǎn)生過敏,從而加重病情。
總之,服藥忌口有其一定的科學道理,這些也是長期臨床的經(jīng)驗總結(jié)。為了取得良好的療效,在服用中藥期間,凡屬生冷、油膩、腥臭等不易消化,或有特殊刺激性的食物,都應忌口。另外,在服用中藥時,最好不要喝飲料,因為飲料中的添加劑、防腐劑等成分也會影響中藥有效成分的吸收而降低藥效。當然,忌口也不能絕對化,要因人、因病而異,對一般病人,特別是慢性病人來說,若長時間忌口,禁食的種類又多,則不能保持人體正常所需營養(yǎng)的攝入,反而降低了人體的抵抗力,對恢復健康不利,因此在醫(yī)師指導下,可適當食用增加營養(yǎng)的食物,以免營養(yǎng)缺乏。
有些患者自己認為久病成醫(yī),對所有患者患有的疾病都有所了解,就按照藥方抓藥,按照方法使用中藥。有些病人對于一些中醫(yī)偏方很是癡迷導致發(fā)生中毒現(xiàn)象,還有一些賣中藥的單位、銷售公司,為了贏取暴利,忽略中藥本身具有的副作用而賣給廣大的消費者,導致不良反應。
(1)有些中藥含有有毒成分,如附子中含有烏頭堿,小劑量使用具有治療作用,劑量過大或使用不當就會引起中毒。
(2)有些中藥不含有毒成分,但過量服用也會引起中毒,如過量服用肉桂就會引起血尿。
(3)辨證用藥不當,如給肝陽上亢病人服用細辛、肉桂等,等于火上加油。
(4)中藥來源品種不當,如桑寄生本無毒,但寄生在有毒植物上的桑寄生就會含有相應的有毒成分。
(5)有些藥材未經(jīng)炮制或炮制不當,如經(jīng)過炮制后的法半夏沒有什么毒性,但生半夏卻是有毒的。
(6)中藥煎煮不正確,中醫(yī)認為煎藥時間不夠從而引起毒性的反應。
(7)誤服誤用中藥十分危險,如把香加皮當作五加皮使用,就會發(fā)生洋地黃樣中毒。
(8)受到污染或變質(zhì)的中藥。
(9)用藥途徑不當,如作為肌肉注射用的中藥注射液被用于靜脈注射。
(10)用藥時間過長,如黃花夾竹桃含有強心苷,長期使用會發(fā)生洋地黃樣蓄積中毒反應。
(11)有些中藥相互間可產(chǎn)生化學反應,如果配伍不當將引起不良反應,如藜蘆就不宜與人參等補益類藥同時使用。
(12)中西藥之間也有配伍禁忌,如山楂、五味子、烏梅等與磺胺同時使用就會引起血尿。
(13)性別、年齡和體質(zhì)的差異都會影響中藥的療效,如婦女哺乳期就對許多藥物反應敏感。
(14)中藥注射劑質(zhì)量不好,當中含有有害物質(zhì)、雜質(zhì)、植物蛋白。
(15)外用制劑輔料,如白酒、酒精、醋等使用不當。
(1)辨證論治是中醫(yī)藥理論體系中的精髓。辨證是正確使用中成藥的前提,是選用藥物的主要依據(jù)。
(2)例如,根據(jù)辨證,中醫(yī)將感冒分為:
風寒感冒——鑒別癥狀:惡寒重、發(fā)熱輕,肢體酸痛,鼻塞聲重,或鼻癢打噴嚏,流涕清稀,咽癢,咳嗽,痰吐稀白。
風熱感冒——鑒別癥狀:發(fā)熱重,惡寒輕或微惡風,咳嗽少痰或痰出不爽,咽痛咽紅,口渴。
暑熱感冒——鑒別癥狀:因受暑引起的頭暈、煩悶、口渴、嘔吐或腹瀉,伴有發(fā)熱、惡寒、頭痛或全身疼痛,不思飲食等。
風寒感冒宜用九味羌活丸、感冒清熱顆粒、正柴胡飲顆粒、荊防顆粒等辛溫解表劑。風熱感冒宜用銀翹解毒片、羚羊感冒片、桑菊感冒片、感冒退熱顆粒等辛涼解表劑。如果前后二者顛倒,風寒感冒用了辛涼解表劑,風熱感冒用了辛溫解表劑,則不但無益反而有害,至于暑熱感冒則應該用祛暑解表劑,如藿香正氣丸、保濟丸、六合定中丸、十滴水等。因此依據(jù)辨證的結(jié)果確定治療原則,如治療表證用汗法,熱證用清法,寒證用溫法,虛證用補法,實證用瀉法等,依此才能有的放矢選用中成藥。
(1)臨床使用中成藥時,可將西醫(yī)辨病與中醫(yī)辨證相結(jié)合,選用相應的中成藥。不能僅根據(jù)西醫(yī)診斷選用中成藥,必須綜合疾病分型、人體差異、氣候變化、藥物功效等諸方面因素之后才能選擇藥物。所以亦會出現(xiàn)同病異治或異病同治的現(xiàn)象。例如同為嘔吐,若病因是暑季著涼而致者,可選藿香正氣散;若因食積內(nèi)停者,可選用保和丸。
(2)俗話說:“吃藥不忌口,壞了大夫手?!奔煽诩粗钢尾》帟r的飲食禁忌。忌口是中醫(yī)治病的一個特點,歷來醫(yī)家對此十分重視,其有關(guān)內(nèi)容也廣泛存在于《內(nèi)經(jīng)》、《傷寒論》、《金匱要略》等醫(yī)籍中。 ??
(3)實踐證明,忌口是有一定道理的。因為我們平時食用的魚、肉、雞、蛋、蔬菜、瓜果、醬、醋、茶、酒等普通食物,它們本身也都具有各自的性能,對疾病的發(fā)生、發(fā)展和藥物的治療作用,均產(chǎn)生一定影響。如清代章杏云所著《調(diào)疾飲食辨》一書中云:“病人飲食,藉以滋養(yǎng)胃氣,宣行藥力,故飲食得宜足為藥餌之助,失宜則反與藥餌為仇?!?? 在服用清內(nèi)熱的中藥時,不宜食用蔥、蒜、胡椒、羊肉、狗肉等熱性的食物;在治療“寒癥”服用中藥時,應禁食生冷食物。在古代文獻中亦有大量記載:甘草、黃連、桔梗、烏梅忌豬肉;薄荷忌鱉肉;茯苓忌醋;鱉魚忌莧菜;雞肉忌黃鱔;蜂蜜忌生蔥;天門冬忌鯉魚;荊芥忌魚、蟹、河豚、驢肉;白術(shù)忌大蒜、桃、李等。這說明服用某些藥物時,不可吃某些食物。如果吃了禁忌的食物,療效就不理想或起相反作用。
(4)另外,由于疾病的關(guān)系,在服藥期間,凡屬生冷、油膩、腥臭等不易消化或有特殊刺激性的食物,都應忌口。 ? 傷風感冒或小兒出疹未透時,不宜食用生冷、酸澀、油膩的食物;治療因氣滯而引起的胸悶、腹脹時,不宜食用豆類和白薯,因為這些食物容易引起脹氣。其他諸如水腫病人少食食鹽;哮喘、過敏性皮炎病人,應少吃雞、羊、豬頭肉、魚、蝦、蟹等。
金剛坐是瑜伽中常見的坐姿之一 ,它有一個非常特別的功效——促進腸胃蠕動,增強消化能力 。那么瑜伽金剛坐還有哪些好處?瑜伽金剛坐有什么作用?下面就和大眾健康網(wǎng)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