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健康網,分享健康養(yǎng)生科普知識及生活小常識

首頁 > 膳食 > 食品安全 > 有哪些食品謠言?經常聽說的食物謠言[圖]

有哪些食品謠言?經常聽說的食物謠言[圖]

大眾健康網 2019-11-27 21:49 豬肉龍蝦黃瓜

食物對與人類來說非常重要,現在經常提到各種各樣關于食物中的事件,有的是在電視上看到的,有的是在網上看到的。例如有些人吃了西瓜中毒了的,認為是吃了打針的西瓜。還有一些是吃的菜系太多,有些吃了不能同吃的菜系導致中毒。下面,給大家說明一下食品謠言。

有哪些食品謠言?經常聽說的食物謠言(1)

1、食品謠言匯總

1、豬肉鉤蟲“水煮不爛”

2013年9月,廣西龍勝地區(qū)一條“豬肉長鉤蟲,水煮不爛、油炸不熟、高溫殺不死”的說法瘋傳網絡,并在之后幾年陸續(xù)出現多個衍生、變種謠言。針對這一謠言,2016年6月初,國家總局對此謠言給予了回應,人民網、新華網等多家媒體發(fā)布了辟謠消息。在2016中國食品辟謠論壇上,中國食品辟謠聯(lián)盟發(fā)布了三大食品謠言,其中,所謂的“豬肉鉤蟲”被證實為子虛烏有。

2、SB250病毒“72變”

2016年3月,云南省兩網民在網絡上散布謠言稱:“昨天凌晨2∶21分,一女可愛染SB250病毒(變種還有sk5、H7N9等)死亡,年齡21歲,參與搶救的醫(yī)生已經被隔離,據悉此女是在市場買草魚回家做酸菜魚吃后發(fā)覺嘔吐頭暈送院,中央電視新聞已播出,暫時別吃魚肉,酸菜,特別是草魚,酸菜魚,水煮魚,因祿勸縣有121個魚塘已感染”。自此,該謠言的多種版本在社交平臺廣泛傳播,主體內容大致一樣,只是更換了時間、地點、人名。之后,各地食藥、衛(wèi)生和公安等部門聯(lián)合媒體相繼辟謠,多個造謠、傳謠者被處罰,但類似謠言傳播仍呈愈演愈烈之勢。

3、紅皮雞蛋更有營養(yǎng)

2005年之前,因為“紅皮雞蛋為柴雞所下,所以紅皮雞蛋比白皮雞蛋更有營養(yǎng)”的說法在社會風行。針對這一說法,央視健康頻道在2006年9月13日一檔名為“吃雞蛋的學問”的節(jié)目中進行辟謠,表示不同蛋殼雞蛋營養(yǎng)經過試驗測試后幾乎沒有差別。其后幾年中關于蛋殼種類和營養(yǎng)區(qū)別的謠言爭論隨著網絡在全國領域廣泛傳播,期間“中國食品科技網”“新華社”“湖南在線”等各種類型媒體均有發(fā)布文章進行科普辟謠,但仍有大量網民在“百度知道”“愛問知識”等答疑平臺咨詢,這條謠言甚至以1096萬人次的搜索量而登上2014年“十大生活謠言”榜首。

4、打針西瓜致人中毒

2016年夏季,正是西瓜熱銷的季節(jié),一則“只要瓜瓤里有黃白色的筋,就說明這個西瓜打過針了”的消息在各大社交平臺瘋傳。事實上,這則謠言早在2012年曾出現,每逢西瓜熱銷季節(jié)就會死灰復燃。微信公眾號“富陽吃喝玩樂”2015年4月9日發(fā)布《這種西瓜千萬別吃,已致12人中毒…》,今日頭條“王旗營養(yǎng)師”2016年6月27日發(fā)布《西瓜中毒事件,告訴你的家人,一定不要吃“打針”西瓜!》。對此,《人民日報》《寧波日報》等媒體曾通過實驗告訴公眾,給西瓜打針,瓜農無利可圖,不具可操作性。

5、喝牛奶能致癌

2003年12月12日,美國營養(yǎng)學教授坎貝爾,在上海舉辦的東方科技論壇中提出大量飲用牛奶,使動物蛋白攝入過多,癌細胞就會被高蛋白“催發(fā)”的觀點。2004年6月3日,《南方日報》發(fā)布一篇英國教授認為乳制品是人體癌變的催化劑的報道。隨后幾年間大量牛奶對人體危害的國外研究的文章,在新浪博客、百度貼吧和各種社區(qū)論壇內被廣泛轉載,甚至在“生物谷”“健康在線”等網站傳播。針對這一說法,《生命時報》在2006年12月19日,通過電話采訪坎貝爾教授以及國內專家,首次辟謠“牛奶致癌論”屬于飲用量和針對西方膳食結構的研究。2007年3月23日,衛(wèi)生部網站全文刊登了國內15位權威專家聯(lián)名撰寫的署名文章《健康宣教應當尊重科學與事實——駁斥“牛奶有害論”》,《人民日報》在5月31日,世界牛奶日前一天發(fā)布了整版的辟謠消息及牛奶健康知識。時至今日,在各大社交平臺有關“牛奶致癌”的說法還在蠱惑人心,在朋友圈瘋傳的文章《牛奶將人類送入癌癥的墳墓》一度又將牛奶安全性推上了輿論的風口浪尖。

6、柿子酸奶同吃致死

2016年9月以來,網傳謠言“家里有孩子的注意了:現在是柿子上市的季節(jié)……今天剛剛發(fā)生一件真事:一個小女孩吃完柿子又喝酸奶,結果不到半個小時就中毒死了!”事實上,此消息并沒有事件發(fā)生的時間、地點、人物等細節(jié),以“柿子+酸奶”為關鍵詞在網絡搜索,近期也并未發(fā)生公眾因食用柿子酸奶中毒、致死的事件。據了解,類似柿子與酸奶、螃蟹同食中毒的說法早在2012年就曾出現,《楚天晚報》《包頭晚報》等媒體曾就此說法采訪有關專家,專家們均表示未聽說此類說法。

7、筆直黃瓜噴了藥

“筆直的黃瓜都噴了藥,彎黃瓜才是天然的”“黃瓜買彎,韭菜選短”,每逢黃瓜熱賣季節(jié),此類說法就在社交平臺瘋傳。2016年類似謠言再度出現,微信公眾號“康年”9月7日發(fā)布《這些東西不是美食,而是“毒”》,“小喇叭推廣平臺”“樂山房產資訊”分別于9月14日、9月18日也發(fā)布了同樣的文章。據了解,“筆直黃瓜噴了藥”的說法曾于2015年登上網絡謠言榜,環(huán)球網、人民網、新華網等知名媒體曾多次辟謠。

8、食品使用避孕藥“風波”

2001年5月12日《江蘇農業(yè)科技報》就針對社會謠傳的用避孕藥催養(yǎng)黃鱔進行過辟謠。2004年4月4日,中央電視臺“每周質量報告”披露南京市有攤販自己透露黃鱔用避孕藥養(yǎng)殖,同年10月14日央視健康頻道進行辟謠,然而在此期間已有多家媒體轉載了這則不實新聞。2007年6月27日,北京電視臺“快樂生活一點通”欄目曝出菜販自己透露在種植黃瓜時噴的藥水,性質類似避孕藥。2009年6月15日,中國食品科技網判定噴灑在黃瓜上的藥物為植物性激素。隨后幾年間,避孕藥所含激素成分備受網民爭議,多次被當作各類農產品、水產品的“催熟劑”。2015年9月29日,在中國食品辟謠聯(lián)盟發(fā)布的中國第一期食品謠言榜中,指出黃鱔養(yǎng)殖與避孕藥無關。

9、毒豆芽五毒俱全

1985年“8503”無根豆芽生長調節(jié)劑研發(fā)成功,并在全國范圍內大規(guī)模應用,2010年12月22日《大河報》曝出不實消息,稱鄭州一豆芽生產戶所用的“無根生長素是一種激素類藥物,其中五種添加劑均可致癌”。針對這一謠言,2011年1月25日“果殼網”謠言粉碎機版塊發(fā)布文章對其首次辟謠。然而2011年無根豆芽生長調劑其中兩種物質被衛(wèi)生部和國家質檢總局雙雙排除出食品添加劑目錄后,無根豆芽自此被歸為“毒豆芽”開始遭到各地清查。隨后幾年間多家媒體發(fā)表沒有科學依據的烏龍報道,夸大無根豆芽危害,以至于坊間的以訛傳訛讓無根豆芽被冠以“五毒俱全”之說。2015年1月13日,北京地方網站聯(lián)合百度知道將其歸為“2014年十大生活謠言”,15日香港特區(qū)政府食物環(huán)境衛(wèi)生署食物安全中心通過《澎湃新聞》發(fā)布研究報告再次進行辟謠。2015年5月21日,國家食品藥品監(jiān)管總局、農業(yè)部、國家衛(wèi)計委聯(lián)合出臺了《綠色食品芽苗類蔬菜》標準為豆芽中無根劑使用劃定限量。

10、小龍蝦用于處理尸體

2003年9月17日,中央電視臺生活頻道收到觀眾來信稱小龍蝦含有害物質且生活環(huán)境骯臟,開展專項調查辟謠“小龍蝦有害、生活環(huán)境骯臟”的說法。2005年6月,一則“小龍蝦是二戰(zhàn)時期用來處理尸體的”的謠言在百度貼吧出現,隨后在貼吧和天涯論壇被廣泛轉載,引發(fā)熱議。2006年7月24日,《解放日報》對此進行辟謠,表示小龍蝦雖然能在污染水域生存,但不代表其只在污染水域生存,頭部確實易聚重金屬但其軀體并不會貯存。然而事與愿違,謠言進一步發(fā)酵,出現“小龍蝦不是蝦是蟲子”“外國人都不敢吃”的衍生謠言。2011年1月19日,《新京報》再次請農學專家發(fā)表文章進行辟謠,至此輿論開始平息。

2、如何鑒別摻假食品

泡水蔬菜:泡在水里過夜的蔬菜,表面看去很肥壯、很水靈,若折斷莖端,斷面會有水流出。

化肥豆芽:采用化肥催生的豆芽,短根或無根,如將豆芽折斷仔細觀察,斷面能發(fā)現有水滲出,有的還殘留化肥氣味。

油豆腐充水:好的油豆腐有鮮嫩感,充水油豆腐油少、粗糙;好的油豆腐捻后容易恢復原狀,充水油豆腐一捻就爛。

豆腐干摻豆渣、玉米粉:豆腐表面粗糙、無光澤、彈性差,折面呈不規(guī)則的鋸齒狀,并可見粗糙物。

鮮魚灌水:魚表現為肚大。若將魚提起,魚肛門下方兩側凸出下垂,用手指插入肛門,旋轉兩下,手指抽出,水立即流出。

最新文章

  • 運動
  • 膳食
  • 醫(yī)學
  • 美容
  • 心理
  • 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