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健康網,分享健康養(yǎng)生科普知識及生活小常識

首頁 > 人群 > 母嬰 > 新生兒有哪些正常的反應?新生兒為什么老打嗝?[圖]

新生兒有哪些正常的反應?新生兒為什么老打嗝?[圖]

大眾健康網 2019-11-26 18:50 寶寶習慣打嗝

新生兒的出生讓新手媽媽感到非常幸福,作為新生媽媽,還有很多要學習的事情要做,在照顧新生兒上,新手媽媽要注意觀察他平時的習慣和行為,這樣才能知道新生兒是否有一些需求。那么,新生兒有哪些正常的反應?新生兒為什么老打嗝?

新生兒有哪些正常的反應?新生兒為什么老打嗝?(1)

1、新生兒有哪些正常反應

手腳抖動、驚嚇反應等未成熟神經系統(tǒng)的正常原始反射

驚嚇反射(震響或擁抱反射):受噪音、突然活動或其他刺激后,寶寶會出現身體短暫用勁,手臂伸直,手掌打開的現象。剛出生時經常出現,之后逐漸緩和,并在4個月左右消失。

強直性頸部反射(擊劍者反射):當寶寶頭部轉向一側時,同側的手臂和腿伸直,另一側的手和腿彎曲(像擊劍姿勢一樣),這種表現通常在4個月后消失。另外還會出現下巴、下唇顫抖等正常反應。

哭泣時神經敏感或者手腳發(fā)抖也是新生兒會出現的正?,F象,一般1—2個月后就會消失。

如果神經敏感變得嚴重或者在寶寶安靜的時候仍然持續(xù),就需要聯(lián)系醫(yī)生。

喉嚨、鼻子里發(fā)出的怪聲

喉嚨雜音:空氣經過正常的唾液或逆流的乳汁時會發(fā)出喉嚨雜音,這種聲音在寶寶睡著時更明顯。等到新生兒逐漸學會增加吞咽次數,這種現象就好轉了。

鼻雜音:通常是由鼻腔內干燥黏液造成的,而不是因為感冒。鼻腔堵塞或通氣差還會影響寶寶進食。因此,需要為新生兒清理鼻腔,使干燥的黏液濕潤,以便打噴嚏時打出來。建議用溫水清洗鼻孔,也可以自己配制洗鼻鹽水:在一杯(240毫升)溫水中加入1/2茶匙食用鹽即可。清洗時每次用一滴水,每次洗一側鼻孔,多做幾次。可以使用吸鼻器,但不要用棉簽,以免傷到鼻腔。

注意要避免讓新生兒吸入香煙煙霧,因為這會造成鼻腔阻塞或打噴嚏。也要減少室內空氣中的絨毛、灰塵或任何強烈的異味。如果清洗鼻腔不起作用,寶寶呼吸變得困難,請盡快聯(lián)系醫(yī)生。

舒適但不規(guī)則的呼吸節(jié)律

少于10秒的瞬態(tài)呼吸暫停(也叫節(jié)律性呼吸):呼吸頻率雖然低于每秒60次,但嬰兒感到舒適,沒有膚色發(fā)青,那么這種呼吸模式就是正常的,通常孩子滿月的時候就好了。

瞬態(tài)呼吸急促:有時候,新生兒會出現快速、逐漸加深的呼吸來擴大他們的肺活量。如果這種情況在1分鐘之內緩解,就是正常的。

蹺蹺板式呼吸:呼吸時,腹部鼓起的時候胸部凹下去,這是因為有些新生兒的柔軟胸腔容易隨著隔膜的向下移動而被吸得凹陷。另外,打哈欠或間歇性嘆息聲,也是新生兒為了打開肺部而做的動作。這些都屬正常。

如果寶寶呼吸變得困難、呼吸間隔大于10秒鐘,請聯(lián)系醫(yī)生。

打嗝、腹部咕嚕響

通常打嗝都是由于吃得太多或是小部分酸刺激到食管下部造成的,給寶寶喝幾口水就好了。

新生兒在睡眠轉換時會翻身,偶爾還會抽搐,喉嚨里發(fā)出咕嚕聲,肚子里還有食物通過胃腸道的聲音;輕睡眠時,寶寶會啜泣、呻吟或發(fā)出其他怪異的聲音,這些都是正常的。

嘴一碰就張開

覓食反射:觸碰寶寶嘴的一側或臉頰時,寶寶會轉向這一側并且張開嘴,準備吃奶。這種反射會持續(xù)到6個月大。

吮吸反射:無論什么東西放入寶寶嘴里他都會吮吸。這種求生的本能并不意味著寶寶餓了。到6—12個月時,這種反射會漸漸消失。

眨眼、咳嗽等保護性反射

打噴嚏:一般都是由灰塵、絨毛、煙霧或其他強烈異味引起。如果新生兒頻繁打噴嚏,可以清洗一下鼻腔,一般這種情況并不是過敏。

咳嗽:不要擔心,這只是寶寶為了清理呼吸道而做的動作。

眨眼:新生兒在黑暗的子宮中度過了9個月,因此眼睛對于光線很敏感。初次暴露于光線下,他們眨眼也更頻繁。

2、新生兒甲亢的護理

(1)皮膚護理:每日用溫水洗澡,特別注意皮膚皺褶處如頸下、腋下、腹股溝,一定要洗凈擦干,然后更換清潔寬大衣物。勤換尿布,每次便后用濕紙巾擦凈,局部涂護臀霜,預防臀紅及逆行尿路感染。

(2)眼睛護理:本病患兒可有雙目圓睜,瞬目運動減少,雙眼球稍突出,睡眠時輕度露睛??蓪е卵矍蚋稍?、容易受傷和發(fā)生角膜潰瘍。為避免以上問題,可于患兒沐浴后涂泰利必妥眼藥水,白天用濕鹽水紗布覆蓋雙眼,根據情況適當涂金霉素眼藥膏。為患兒眼睛進行操作前一定要徹底洗凈雙手。

(3)喂養(yǎng)護理:給予患兒足夠的奶量,以滿足患兒機體高代謝狀態(tài)。為避免患兒饑餓時哭鬧,為患兒常備一瓶奶或糖水,饑餓時及時喂養(yǎng)。

(4)用藥護理:保證用藥時間、劑量的準確,將甲巰咪唑和普萘洛爾碾碎溶于10ml溫水中,并盡快給患兒口服,以避免水分蒸發(fā)導致誤差,不要摻到奶中與奶同服,以避免患兒剩余奶而導致服藥劑量不足。

最新文章

  • 運動
  • 膳食
  • 醫(yī)學
  • 美容
  • 心理
  • 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