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健康網,分享健康養(yǎng)生科普知識及生活小常識

首頁 > 人群 > 女性 > 預防宮頸炎的方法有哪些?預防宮頸炎要注意事項?[圖]

預防宮頸炎的方法有哪些?預防宮頸炎要注意事項?[圖]

大眾健康網 2019-11-26 17:21 宮頸炎炎癥婦科

宮頸炎是一種較為常見的婦科疾病,會對女性健康帶來很多不利的影響,需要及時調理恢復,那么預防宮頸炎的方法有哪些?預防宮頸炎要注意事項?預防宮頸炎的方法有很多,下面就來詳細了解具體方法,以及需要注意的事項有哪些吧。

預防宮頸炎的方法有哪些?預防宮頸炎要注意事項?(1)

1、如何預防宮頸炎

1、注意經期及性生活的衛(wèi)生

平時要節(jié)制性生活,不要過于頻繁,年輕婦女每周2次為宜。經期禁止同房,人流術后、產后、宮腔手術后不宜過早同房,一般宮腔手術后1個月后方可同房,而產后需3個月。每次同房前后,無論男女都要養(yǎng)成清洗外生殖器的習慣,同時力戒粗暴的同房行為,積極防治發(fā)生宮頸炎的各種感染,對憶發(fā)生各種細菌、病毒、滴蟲、真菌及性傳播感染者應有針對性地給予抗滴蟲、抗真菌及搞病毒的藥物,防止向宮頸癌前期病變發(fā)展。

2、避免性生活混亂

不少國家報道性齡早及性生活紊亂是宮頸癌發(fā)病的直接高危因素,性齡早是指18歲前就有性生活,比25歲以上有性生活者患病率高出13.3倍,而性生活紊亂是指有多個性伴侶者。據調查,婦女結過婚2次以上者或與多個男子發(fā)生性關系,其發(fā)生宮頸癌的機會也較多。大量研究表明,性傳播性疾?。葱圆。┡c宮頸炎尤其是宮頸癌有密切關系,多個性往復侶與宮頸癌前期病變及宮頸癌有明顯的關系,春中人乳頭狀瘤是宮頸癌的主要危險因素。

3、飲食上要注意營養(yǎng),做到合理搭配,不偏食

日常生活中以茶為飲品除預防和改善婦科炎癥。像肉蓯蓉、仙靈脾、紫草就有消炎滅菌,清利濕熱,除異味,止癢,補氣養(yǎng)血的作用。

4、晚婚晚育

宮頸炎及宮項癌多發(fā)生于已婚婦女,發(fā)生于未婚者極少,說明它與性生活關系密切,根據普查資料,結婚年齡《20歲者,宮頸癌的患病率為158.78/10萬;》26歲者為22.45/10萬,兩者相差7倍。而第1次性生活的具齡較第1次結婚年齡更為重要,初次同房年齡在18歲以下者,宮頸癌的發(fā)病率比18歲以上者高4倍,推遲性生活的年齡可降低相對危險度。

5、計劃生育

宮頸癌在多產婦婦發(fā)病率高,由于多次人工流產或妊娠分娩,對子宮頸的刺激或損傷,致使宮頸上皮發(fā)生異常增生,進而可發(fā)展為癌。未婚婦女、婚后不注意避孕者多次人工流產還是增加了宮頸炎的機會。故需要認真采取避孕措施,避免多次分娩或人工流產對宮頸的損傷。

6、增強體質,提高個人抵抗疾病的能力

不可隨意服用一些減肥藥物,有一些女性服用減肥藥物后,體重或許是減輕了,但抵抗力卻下降了,結果出現閉經、月經不調或者引起原有的慢性病,如盆腔炎、宮頸炎等復發(fā)。

7、婦科普查

防癌普查是國內外公認的預防宮頸癌的主要措施,通過普查可早期發(fā)現、早期診斷、早期治療,從而降低宮頸癌的發(fā)病率及死亡率。

2、預防宮頸炎需注意

1、婦科手術過頻

女性反復分娩、人流、婦科手術等,使得宮頸受到損傷,抵抗力下降,細菌趁虛而入,容易導致感染炎癥。

2、濫用藥物

大多數女性服用抗生素且長期使用護理液的習慣,這樣不僅僅干擾到了女性私處內的菌群的正常環(huán)境,且干擾內分泌的功能,進而容易導致感染炎癥。

3、外用物品刺激

比如使用比較高濃度的護理液清洗女性私處,或女性私處進入了腐蝕性藥品,都是會破壞女性私處、宮頸組織的,可引起女性私處炎、宮頸炎。

4、導致患有宮頸疾病的患病原因有機械性刺激或損傷

流產或者分娩后,引起宮頸裂傷繼發(fā)可愛染,是比較常見的宮頸疾病的原因,同房頻繁會大大增加宮頸感染的機會。

3、宮頸炎的危害

1、影響夫妻性生活

嚴重的宮頸炎會導致夫妻生活時出現的劇烈疼痛或出血癥狀,會使女性對夫妻生活產生厭惡感,從而嚴重影響夫妻感情。

2、誘發(fā)宮頸癌

據統(tǒng)計,有宮頸炎的婦女,其宮頸癌發(fā)病率比沒有宮頸炎的婦女高10倍。

3、誘發(fā)流產

長期的宮頸炎癥會使宮頸組織變化,彈性下降,使產程不順利。

4、影響受孕

患上宮頸炎時宮頸分泌物會明顯增多,質地粘稠,并有大量白細胞,這對精子的活動度會產生不利影響,妨礙精子進入宮腔,影響受孕,甚至導致不孕。

5、引發(fā)多種并發(fā)癥

宮頸炎后,病原體可上行感染造成子宮內膜炎,可通過宮旁韌帶、淋巴管蔓延引起慢性盆腔炎。此外,還可引發(fā)宮頸息肉、外翻及囊腫等病癥。

最新文章

  • 運動
  • 膳食
  • 醫(yī)學
  • 美容
  • 心理
  • 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