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里面有很多植物藥的名稱都比較特別,有的名稱可能還不像是植物藥,一般中藥名稱主要就跟中藥的功效有關(guān),再一個可能有植物的形態(tài)有關(guān),有的可能還有一些典故,草血竭就是一種植物藥,那么,一般草血竭都有哪些具體的功效作用呢?
回頭草、草血結(jié)《滇南本草》,土血竭、拱腰老(《中藥形性經(jīng)驗鑒別法》),金黃雞(《滇南本革》整理本),迂頭雞、一口血、蠔疙瘩(《四川中藥志》),紫花根、地蜂子、地黑蜂、老腰弓(《云南中草藥選》)。
草血竭含血竭樹脂鞣醇。
抗真菌作用。
1、凈制,除去雜質(zhì)及殘存須根,洗凈。
2、切制,潤透,切片曬干。
【性味】辛、苦,微溫,微澀。
【歸經(jīng)】入脾、胃、腎三經(jīng)。
1、活血散血,本品味辛苦,性微溫,功效活血散血,故可用治吐血、崩漏、外傷出血等證。
2、和胃止痛,本品可用治脾胃虛寒胃疼。本病多由素體氣虛或久病脾胃虛弱,中陽不振,寒從內(nèi)生,胃失溫養(yǎng)所致。癥見:胃脘隱隱作痛,綿綿不絕,食少納呆,嘔吐清水,喜按喜溫,饑餓時痛甚,行食稍減,遇冷則劇,畏寒肢冷,大便稀溏,小便清長。其痛時輕時重,數(shù)年不愈,嚴重者可兼嘔血或便血。偏于氣虛者,可見面色不華,形體消瘦,倦怠乏力,食少納呆,甚則兼見少腹墜脹,久瀉不禁,脫肛。舌質(zhì)淡嫩,邊有齒痕,苔薄白而滑,脈沉遲或濡弱。草血竭味辛性溫,歸脾、胃經(jīng);功效:溫中散寒,和胃止痛。胃得溫,寒可散,則痛可止,諸證自除。
3、下氣消食,可用治飲食積滯。多因暴食所致。臨床可見:胃脘脹滿,疼痛拒按,噯腐酸臭,惡聞食氣,惡心嘔吐,吐后痛減。大便不爽。舌苔厚膩,脈滑。本品味辛,行氣消食,導滯消積,清泄胃腑。食積去,諸證除。
4、消痞散結(jié),本品用治婦女血瘀日久成證。多因經(jīng)期、產(chǎn)后,血室正開,風寒乘虛侵入,凝滯氣血;或因房室不節(jié),余血未凈,與邪相搏成瘀;或憂思喜怒,血氣不和,皆可致瘀。瘀積日久,則可成瘕。癥見:胞中積塊堅硬,固定不移,疼痛拒按,面色晦暗,肌膚乏潤,月經(jīng)量多或經(jīng)期延后,口干不欲飲,舌邊瘀點,脈沉澀。本品辛散溫通,活血破瘀,以消瘕瘕;則諸癥可愈。
5、利尿消腫,可用治腎虛水泛之水腫。本證多因長期恣啖酒醴膏粱,或饑餓,或飲冷太過,以致脾失健運,濕熱內(nèi)蘊,津液不化,聚留為水。水邪漬腎,引起關(guān)門不利,產(chǎn)生水腫?;蛞蝠囸I,勞役,營養(yǎng)不良,脾胃元氣損傷,土不制水或房勞太過,真元暗損,命門火衰,不制陽寒,水邪泛濫,產(chǎn)生水腫。癥見:面浮身腫,腰以下尤甚,按之凹陷不起,心悸氣短,腰痛酸重,尿量減少,或反多尿,四肢厥冷怯寒神疲,面色灰滯,自光白,舌質(zhì)胖淡,或有齒痕,苔白,脈沉遲無力。本品辛溫,歸腎經(jīng)脾經(jīng);溫腎壯陽,暖土散寒,通陽利水,則諸癥可除。
6、鑒別應用,草血竭與乳香。二藥性味均辛、苦、溫;二藥均具活血散血,止痛消腫生肌之效??捎弥瓮卵?、崩漏、外傷出血、跌打傷疼、胃脘疼痛等證。然不同之處在于:草血竭兼入腎經(jīng),可用治腎陽虛衰之水腫證。乳香活血止痛,可用治風寒濕痹,具祛風止痛之效。
是為二藥同中之異。
內(nèi)服:6~9克;煎湯;入散劑或浸酒。
【和合宜忌】
1、臺烏為之佐。
2、脾胃有熱者慎服。
【配伍應用】
1、配烏藥,烏藥辛、溫,歸肺、脾、腎、膀胱經(jīng)。功效:行氣止痛,溫腎散寒。用于寒郁氣滯所致的胸悶、脅痛、脘腹脹痛、寒疝腹痛及痛經(jīng)等癥。烏藥辛開溫散,善于疏通氣機,能順氣暢中,散寒止痛。草血竭辛、苦、溫。功效:活血散血,和胃止痛。二藥配伍,辛開溫散;用草血竭之溫,以散脾胃之寒凝;用烏藥之辛,以調(diào)脾胃之氣機,相須使用,可用治脾胃虛寒之腹痛,療效大增。
2、配檳榔,檳榔辛、苦、溫,歸胃、大腸經(jīng)。功效消積,行氣??捎糜谑撤e氣滯,腹脹便秘。檳榔辛散苦泄,既能行氣消積以導滯,又能緩瀉而通便。草血竭辛、苦、微溫、歸睥、胃、腎經(jīng),功效下氣消食,消痞散結(jié)??捎弥问撤e氣滯,瘕瘕,積聚諸證。二藥配伍,相輔相成。辛散溫通之力大增。用治男女痞塊疼痛、瘕積聚,療效增強。
3、配草果,草果辛、溫、歸脾、胃經(jīng)、功效燥濕、溫中。用于寒濕阻滯脾胃,脘腹脹滿、疼痛、吐瀉等。草血竭辛、苦,微溫,歸脾、胃、腎經(jīng)。功效:和胃止痛,下氣消食,消痞散結(jié)??捎弥纹⑽柑摵鸽涮弁?,食積不化,瘕瘕積聚等證。二藥合用,草血竭輔助草果,辛開溫散,用治中焦脾胃虛寒所致諸證,療效增強。
4、配豬苓,豬苓甘、淡,平,歸腎、膀胱經(jīng);功效:利水滲濕。用于小便不利,水腫、泄瀉、淋濁、帶下等證。草血竭辛、苦,微溫,歸脾、胃、腎經(jīng);功效:活血散血,利尿消腫,可用治腎虛水泛之水腫證。二藥配伍,用治小便不利,對于下焦偏寒者效佳。
(1)煎藥前清水浸泡
在煎藥前,要先用清水把藥材浸泡20~30分鐘。這是因為,中藥材大都是曬干了的植物的根莖、果實等,要想把藥物的有效成分煎煮出來,首先就要讓干巴巴的藥材吸足水分,其有效成分才可能通過水這個媒介釋出。
(2)藥物要翻煎
一般情況下,中醫(yī)師還會交代病人,藥物要翻煎,早晚各喝一次。只是,很多人雖然知道中藥要翻渣煎煮多一次,但往往沒有操作正確。煎中藥,并不是煎一次,喝一碗,翻煎一次,再喝第二碗。
正確的煎藥方法,應該是先煎一次,然后馬上翻煎第二次,接著把第一次和第二次煎出的藥液混合在一起,再分成兩碗,早晚各喝一次。
金剛坐是瑜伽中常見的坐姿之一 ,它有一個非常特別的功效——促進腸胃蠕動,增強消化能力 。那么瑜伽金剛坐還有哪些好處?瑜伽金剛坐有什么作用?下面就和大眾健康網(wǎng)一起